【資料圖】
“這430畝黃貢椒是今年利用閑置荒蕪的土地種的。為了發展特色種植業,湖南三樟楚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入了500多萬元,現在黃貢椒豐收面臨銷路問題,感謝衡陽市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及時前來幫助打開銷路。”8月2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三樟鎮澎陂港村黃貢椒基地,衡陽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董思林高興地向模范好人介紹。
好人團隊走進黃貢椒基地助農(周瑞華 供圖)
秋陽下的大片椒田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一串串黃澄澄、亮晶晶的辣椒掛滿枝頭。黃貢椒皮薄、肉厚、嘎嘣脆、辣中帶甜,營養價值豐富,辣甜適口、回味飄香,是三樟鎮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的特產。當天,衡陽市“中國好人”向文韜、王永紅,“湖南好人”林冬衡、尹春云,“衡陽好人”尹冬英、王春震等身穿紅馬甲,走進椒田采摘、拍攝視頻、宣傳直播帶貨,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在養鴨現場探討助農秘訣(周瑞華 供圖)
“種黃貢椒我們是通過農機抬高土垅,高約80公分,布好通風排水系統,用家肥和發酵有機肥混合做底肥,采用人工除草、人工澆灌等生態農業方式,所以這里的黃貢椒除了傳統優點外,還有產量高,保鮮時間長,味美價廉,口感質感高于其他同類產品,抵抗病蟲災害能力強等特點。”基地負責人柳輝煌充滿自信地介紹。
貢椒熟了滿地紅(周瑞華 供圖)
近年來,澎陂港村聚集、整合農業資源,大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在,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入社成員已達728戶,3100余人,流轉本村及周邊村土地2000多畝。駐村第一書記進駐后,帶領村“兩委”班子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該村投入300余萬元用于田網、渠網、路網和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治理耕地拋荒500余畝,改善2100余畝基本農田的抗災減災能力、排灌能力和農機作業能力,推動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和經營模式變革,培養出衡東喜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衡東縣勝威家庭農場、衡東謝建良種養專業合作社和湖南三樟楚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余家。今年,該村雙季稻面積達1800畝,新增黃貢椒面積600畝。此外,發展了黃鴨叫、紅蚌、桂魚、銀魚等水產養殖面積400余畝,發展黑山羊、土雞、水鴨、黃牛等家畜家禽的規模養殖業。
村里殘疾人養殖的麻鴨(周瑞華 供圖)
澎陂港村注重引導村里的130名殘疾人融入鄉村振興“大舞臺”,為產業振興提供了新動能。70后殘疾人陽建國于2016年6月成立衡東國云種養專業合作社,投資200多萬元發展家禽和水產養殖,當起了有名的“鴨司令”。目前,他的合作社年出鴨12000多羽,現存魚15000余尾,存羊300余只,預計年產值100萬元左右、年純利40多萬元,還輻射帶動15名殘疾人發展養殖業,安排殘疾人就業崗位100余個。(周瑞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