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每一門技藝都有自己的講究,書法講究力道、烹飪講究火候、而處理設備故障則講究“穩準快”。在云南省玉溪卷煙廠制絲一車間有這樣一位師傅,“研究設備站如松,處理故障行如風”,他就是車間電氣修理工李春華。他把難題視為“課堂”,把維修當作“戰場”,時刻為生產保駕護航。
李春華話不多,在人群中不引人注意,別人高談闊論時,他總是靜靜傾聽。1998年,向往新技術的他坐車去省城抱回了一個大家伙——一臺電腦,從此開啟了自學成才的時光??菰锏拇a是他與程序之間溝通的密碼,沉得下心鉆研,對新技術的渴求讓他徜徉在密密麻麻的算法中,收獲樂趣、吸收養分,不斷提高自己的維修技能。
在車間,搶修、檢修時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遇到技術難題,即使加班到深夜,也要把問題徹底解決。Garbuio滾筒式烘絲機是車間里先進的“洋家伙”,控制程序陌生且模式多、故障問題新穎且棘手,經常難住車間許多有著豐富經驗的修理工。李春華卻迎難而上,控制模式多,那就花功夫吃透每一種模式,故障問題棘手,也要想盡辦法追本溯源。從控制源頭到設計原理再到運行模式,“對故障的深度剖析也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迭代升級!”李春華總是這樣對自己說。在一次次的難題破解中,他主動“啃下”了制絲電控這塊“硬骨頭”。
劉靜 攝
“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是他職業精神的真實寫照。生產線流水作業任務重,時間緊,搶修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2011年的一天凌晨,李春華接到了設備故障的電話,為了能快速恢復生產,他立即趕到車間,對現場情況進行了解,精準研判并快速作出有效應急。當問題解決并恢復正常生產時已到了早上接班的時間,滿頭大汗的李春華顧不上休息又直接投入到新一天的生產工作中。
在車間尋求數字化轉型時,他率先出擊,主動探索,通過訓練機器學習算法來精準控制機器參數,用專業和敬業在轉型發展中率先闖出新路子。他憑借過硬的技術本領,不僅多次到其他兄弟卷煙廠進行技術指導,幫助他們進行生產線診斷,完成了多項行業標準和教材開發,還多次擔任集團和工廠電氣競賽教練員,為工廠培養了多名技術狀元和技術能手。
辛勤的努力,收獲的是累累碩果;奮斗的汗水,收獲的是不悔的青春。李春華的抽屜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榮譽證書:技術能手、首席技師、技能大師、科技進步獎、優秀質量獎、勞動模范,先進生產工作者……他的成績,是企業人才培養結出的碩果,更是自身用奮斗揮灑汗水澆灌青春的無悔諾言。(劉靜)
來源:中工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