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測量船、復雜地質精準開挖技術、巨量土石方大面積綜合調配技術……8月9日,記者隨“平陸運河開工建設一周年”集中采訪團走進平陸運河航道1標段看到,項目采用許多新技術施工,確保平陸運河工程優質、高效推進。
平陸運河航道1標段是平陸運河起始段,始于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終點位于橫州市新福鎮南側,全長19.723公里,以土石方工程為主。
(相關資料圖)
9日上午,航道1標段6號碼頭施工現場彩旗招展、汽車轟鳴。距岸邊不遠處,“世紀工程平陸運河”的大字立在沙坪河中央,抓斗船、反鏟船、泥駁等船只在河中作業。忽然,河面出現一條50厘米長的紅色小船來回游弋,與旁邊的“大塊頭”作業船只形成鮮明對比。
平陸運河航道1標反鏟船在進行開挖作業。平陸運河集團供圖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海豚2號’無人測量船。”中交廣航局平陸運河航道1標段項目負責人莫日雄說,航道1標段范圍內的沙坪河河水淺、淤泥多,水下疏浚工程量大,需要用特殊測量技術手段摸清水下地形狀況。
莫日雄介紹,無人測量船在不到0.1立方米的船體空間內,集成了自動控制模塊、動力推進模塊、GPS定位模塊、測深模塊。測量人員只需在控制終端操作,就能快速、精準獲取水下地形數據,輕松完成淺灘、淺水區域的測量任務。
航道1標段存在不同的地質情形。莫日雄說,航道1標段采取了內河高等級航道復雜地質精準開挖技術。這種技術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創建航道地質模型和設計模型,可結合實測地形數據可視化分析航道開挖質量、提前預判各區域的開挖土質,輔助決策選擇合適的機械設備,提高施工效率。該系統還可以實現航道疏浚施工回淤及開挖平整度等方面的分析計算。
航道1標段需開挖土石方約2117萬立方米,現場作業范圍廣、跨度大,通過研發一套巨量土石方大面積綜合調配技術,利用BIM、北斗定位設備及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技術手段,輔助優化總體施工部署、調整臨時碼頭位置、優化臨時道路線路,實現最大限度利用紅線內裁彎取直區域、江心洲作為淤泥晾曬場,大幅度增加淤泥晾曬場面積,以提高晾曬效率,縮短土方運輸距離,降低運輸車輛油耗。
航道1標段還計劃利用本標段疏浚淤泥與高校聯合研究,將疏浚土定向改良為復墾土或耕植土,提高復墾植物一次性成活率和耕地肥力,踐行“河暢、水清、魚翔、岸綠、景美、低碳”的運河建設理念。(記者 劉冬蓮 通訊員 鄭大慶 華宇暉)
登錄 登錄登錄南寧云賬號
忘記密碼?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其它登錄方式 QQ登錄 新浪登錄 微信登錄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切換賬號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請輸入驗證碼
確定 取消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