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布2022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資料圖】
南寧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優良(資料圖)。記者 宋延康 攝
南寧云—南寧晚報訊(記者 黎兆齊)昨日(6月2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召開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2年廣西生態環境狀況及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情況,《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于當日正式發布。
公報顯示,2022年廣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繼續保持全國前列。主要體現在“四個更加”:
藍天更加明亮。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5.1%,全國排名第8位;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6.2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優紀錄,全國排名第13位。北海、防城港、崇左3市進入全國前100名榜單,南寧市空氣質量位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16名,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六。
海河更加清澈。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98.2%以上,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完成國家約束性指標考核任務;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優于國家考核目標要求;列入自治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98.7%。在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廣西有9個市入圍全國前30名,其中柳州、崇左、桂林、百色、梧州5個市躋身前10名,柳州市連續3年蟬聯全國第一,玉林市地表水水質改善狀況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質改善狀況榜中排名第五。35個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達標率為97.1%,15個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達標率為100%。海洋環境質量方面,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94.5%,優于國家考核目標(92%)要求,全國排名第二。
土壤等更加安全。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59萬噸/日,占比75.53%,高于全國“十四五”規劃平均水平(65%)的15.53個百分點;垃圾分類在全國西部地區排名第一。
生態更加優美。廣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生態質量指數位居全國第二,生態系統功能持續鞏固提升,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潿洲島附近共監測到布氏鯨52頭次,北部灣海域中華白海豚超過300多頭,黑臉琵鷺、白臉琵鷺首次來到廣西北部灣打卡,東黑冠長臂猿種群數量發展到5群35只,白頭葉猴數量擴大到1400多只。在貓兒山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了新物種桂北琴蛙,在大瑤山發現新物種瓊楠,在鳳山發現了新物種“才勞桂墨頭魚”。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方面,2023年1—4月,廣西14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6.0%,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75個縣級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6.1%。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為98.2%,同比持平。地級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源達標率為100%,同比上升2.9個百分點。
編輯:覃鳳妮
責任編輯:羅寧
值班編審:湯潔葵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