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
甘肅臨夏州:甩掉交通落后的“舊標簽”,繪就交通新圖景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康勁 通訊員 楊喆
“這幾年,我們下決心徹底改變交通落后現狀,借助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躍成為全省高等級路網最密集、最發達、最便捷的地區。”談起交通建設成就,臨夏州的干部群眾如數家珍。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西南面,境內地形復雜,河谷縱橫,丘陵起伏,海拔在1563~4585米之間,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臨夏也被貼上了交通落后的“舊標簽”。
近年來,臨夏州奮力展開交通發展的新畫卷,一張以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公路干線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脈絡,干支相連、村村相通的交通網絡輪廓分明,描繪著臨夏各族兒女隨著道路延伸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圖景。截至目前,全州公路通車里程近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6公里、一級公路74.4公里、二級公路600.8公里、三級公路1043.2公里、四級公路5887.6公里。同時,全州已建成投入運營的隧道33座、41975.21延米。橋梁1166座、112490.09延米。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記者行進在雙達一級公路上,極目遠眺,兩側山脈連綿不斷,形成了一道壯美的風景。向前望去,臥龍溝1號特大橋與臥龍溝2號、3號特大橋的橋墩堅挺厚實,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顯得雄渾壯麗。雙達項目控制性工程臥龍溝3號大橋最大墩高達154米、臥龍溝2號大橋最大墩高達162米,車行路面距離地面約171米,是我省修建的高海拔地區最大墩高的連續剛構橋。
在臨夏,一條條公路翻越崇山峻嶺、橫跨大河險地,加速暢通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激活了臨夏的人氣與經濟活力,喚醒了塵封的文旅資源,大產業、新業態在這里集結,助推臨夏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
如果說高速公路構筑了道路交通運輸的“中樞神經”,鄉村道路則就是道路交通的“神經末梢”。近年來,臨夏州穩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通到了家門口,成為村民出行和發展的“幸福路”,為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
如今的臨夏,四通八達、內暢外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承東啟西、橫貫南北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讓臨夏成為甘肅省高等級路網最密集、最發達、最便捷的地區,鋪就了臨夏經濟騰飛、百姓幸福的康莊大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