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近日,經通過專家評審和實地審核,遴選囊謙藏黑陶文化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藏黑陶制作、玉樹州拉則手工藝工貿有限公司安沖藏刀、玉樹州喀薩傳統飲食文化傳播中心麥骨酒制作技藝等58處非遺工坊為玉樹藏族自治州首批非遺工坊。首批58家非遺工坊通過采取“項目+傳承人+基地”“公司+農戶”等模式,吸納群眾就近就業,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據介紹,自2017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批準在玉樹州設立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來,玉樹州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省、州、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保護體系,支持傳承人開展傳承、展示、傳播和交流活動。該州12個國家級、49個省級非遺傳承人共舉辦20余期培訓班,直接培訓1500多人次,延伸培訓2000多人次,非遺傳承隊伍不斷壯大、整體素質穩步提升。目前,玉樹州非遺名錄體系不斷健全,現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1個,國家級名錄12項,省級名錄49項,州級名錄310項;現有國家級傳承人11名,省級傳承人39名,州級傳承人101人,市縣級傳承人199名。
根據《青海省非遺工坊認定和管理辦法》,玉樹州加大各級各類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力度,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的發展,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進一步提升以非遺代表性項目為依托的單位、學校、非遺企業和合作社有序開展非遺保護傳承活動,加快優秀藝人的培養。玉樹藏族服飾、泥塑、金屬鍛造、嘛呢石刻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的帶徒傳藝600余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共10批800余人次。其中,藏陶、藏刀、毛氈、泥塑、嘛呢石刻、唐卡、藏香等民族手工藝以及藏藥、曲克安達等制作、經營、銷售呈現穩步提升,一批非遺項目成為當地群眾富口袋的好幫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