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經緯4月12日電 題: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構建應兼顧效率與公平
作者 黃文濤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王大林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分析師
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要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壓艙石。國有企業估值問題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國有上市公司的估值相對偏低,究其原因,可能與部分國有企業經營效益不佳,信息披露及時性和透明度低以及境外上市帶來的信息差異等因素有關。為了提高國有企業估值,要“練好內功”,強化主業,加強專業化戰略性整合,提高核心競爭力;優化治理結構、激勵機制、提高分紅比例等;完善考核體系,加強市值管理與市場溝通;加強資本市場參與;優化分拆上市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構建要適應高質量發展階段。全世界范圍來看,估值體系無絕對標準且不斷發展。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老經濟”逐漸減速,“新經濟”逐漸崛起,資本市場也要與時俱進,全面服務于實體經濟,特別是正在興起的高端制造業、先進產業、高科技企業,更好落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戰略部署,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在此背景下,先進制造業、大國重器、自主可控、新能源、軍工等符合產業升級方向和國家戰略的領域的估值體系理應重塑。當前國內多種所有制公平競爭的環境并未發生變化,因此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構建應更多強調平等性,應是適用于所有在中國境內企業,包括廣大民營企業在內的估值體系。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時,統籌發展與安全是又一特點,例如對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升級、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領域的行業或企業給予更高價值認可。對國有企業而言,應依托央國企服務國家戰略等現實邏輯給予一定估值溢價。對民營企業則要強調公平競爭,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為其創造良好估值環境。投資者方面則要提高機構投資者占比、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