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云—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龐麗娜 農建昌 謝永滿)“民族團結贊 國富強 紅心向著黨,惠民政策多 強富國 你我來歌頌。”……一曲剪刀山歌唱響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走進馬山縣古棠村,鄉村新貌映入眼簾,曾經的“深度貧困村”成為了如今的“網紅打卡地”,古棠村是如何搖身一變的呢?近日,記者走進南寧市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古棠村,跟隨黨的二十大代表、南寧市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古棠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曉梅一起看看古棠村的“新年愿望”。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打造“琴榜山”品牌
(資料圖)
在“琴榜山”瑤山農品直供點記者看到,“琴榜山”蜂蜜、桑葚干、貴妃雞湯、金銀花等農副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擺滿了貨架,如今村里的“土貨”成為了市民新春佳節年貨的“香餑餑”,潘曉梅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潘曉梅介紹,古棠村人均耕地只有0.56畝,是九分石頭一分地的喀斯特地貌。貧瘠的土地雖然不適宜發展傳統種植業,卻是天然的生態養殖場。2017年以來,全村認準了方向,齊心協力發展生態散養土雞,打造“瑤山雞”品牌,一只只“瑤山雞”從古棠村飛上了市民的餐桌。古棠村還通過村級集體經濟招商引資,注冊并擦亮集體經濟品牌,引來馬山縣琴榜山農業有限公司幫助打造琴榜山特色產品南寧店、琴榜山特色產品馬山縣店及紅旗湖社區2000平方米合作生產基地,目前還通過主播直播帶貨、開設淘寶店鋪的形式將“琴榜山”品牌深加工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潘曉梅和村民一起修建琴榜屯山路。記者 龐麗娜 攝
加強農旅結合,打造露營新打卡地。幾年來,古棠村村干、村民們一起,開山劈路,在古棠村琴榜屯“摳”出了一條6公里5米寬的天路。如今,一到春天和夏天,漫山遍野的向日葵花、格桑花、小菊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成為了馬山鄉村旅游新晉打卡地。目前,古棠村還通過招商引資計劃打造100畝琴榜山馬井茶,建設茶文化園。規劃在原有樓房上建民宿,將琴榜屯打造成為廣西民族特色村寨,帶領村民從“自己干”轉為“一起干”。“下一步,我們將進行旅游線路規劃和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在琴榜山的山頂開辟一片露營地,在這里市民不僅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還可以賞花并在夜間欣賞到璨爛的星空。”潘曉梅說。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目前,古棠村還發展了瑤山生態雞、兔子、黃牛,以及佛手瓜、鷹嘴桃、金銀花種植等特色產業。如今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底不足2000元,到2021年達1萬元以上;2017—2022年,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化”大跨越,集體經濟收入累計64萬元。接下來,古棠村將繼續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發展多種生態立體經濟特色產業,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古棠村打造“瑤山雞”品牌。記者 龐麗娜 攝實現家門口就業 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為拓寬就業致富渠道,古棠村通過積極引進從事手工加工的小微企業,為留守婦女老人牽線搭建起學習技能、勤勞致富的新平臺,讓她們得以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增收。
“我們現在工作時間靈活,既可以照顧家庭,每個月還可以掙兩三千元,工作持家兩不誤”,古棠村民潘小仁笑著說。作為手工花的負責人,潘小仁負責從廣東接單,在家加工完成訂單,并帶動附近村民一起實現增收,既能陪伴孩子成長,又能照顧年老的老人。
潘曉梅整理“琴榜山”深加工產品。記者 龐麗娜 攝
潘曉梅介紹,除手工花制作外,目前古寨瑤族鄉已建立富航電子廠、宏發電子廠等12家微企業,主要從事零件加工、布娃娃制作、金銀花茶加工、木材加工等。這些“微加工廠”為全鄉增加就業崗位200余個,可為當地每個群眾每月增加收入500至5000元不等。接下來古棠村還將繼續引進企業,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我和村干們將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帶領村民發展壯大產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形成‘古棠經驗’,讓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在采訪的最后,潘曉梅說出了自己2023年最重要的新年愿望,那就是“幸福”,讓村民真正地過上心底里甜蜜的幸福生活。
編輯:覃鳳妮
責任編輯:黃登
值班編審:湯潔葵
(作者:龐麗娜 農建昌 謝永滿)
相關閱讀
【光明日報客戶端】廣西馬山古寨瑤族鄉:古棠逢春滿目新 馬山縣:潘曉梅代表唱響鄉村振興的“剪刀山歌” 巾幗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 | 潘曉梅:當好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新春將至送祝福 巾幗志愿暖人心 馬山縣總工會開展2023春節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責任編輯:Rex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