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布首批公開實施專利清單并首頒專利權益分割證書(副題)
中國質量報訊(市聞 記者 曹吉根)為促進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的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企業,浙江省積極推進專利公開實施工作。近日,在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召開的專利公開實施政策公示會上,正式上線了專利公開實施信息發布平臺,并發布了首批公開實施專利清單(包括全國首個公開實施專利池和全國首批專利申請權開放許可清單),還頒發了全國首張定量許可證書和首批專利權益分割證書。
(資料圖)
首批專利公開實施清單共計6838件專利,來源于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阿里巴巴達摩院等。該批專利質量水平較高,主要以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領域為主,發明專利占比85%,高價值發明專利占發明專利的82%。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656件,占高價值發明專利總量的14%。
據介紹,首批專利公開實施還具有創新主體參與積極性較高、實施方式靈活性較高、轉化實施門檻較低的特點。本次發布的公開實施專利中以許可方式實施為主,共6501件,占比95%。從交易價格來看,轉讓或許可年費在5萬元以下的專利占比79%,其中包括2789件免費許可實施,占比41%。此外,專利實施轉化充分尊重市場化機制,支付方式包括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先用后轉、入門費﹢里程碑收益等多種創新方式,大大降低經營主體獲取創新成果的門檻。
經前期撮合對接,在政策公示會當天共有16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涉及91件專利,涵蓋節能環保、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行業,其中專利許可81件,轉讓10件。
為解決專利開放許可服務資源的有限性問題,浙江在全國首創定量許可制度,即允許以發明人及其服務團隊的服務能力為基準,確定被許可人數量。浙江大學的專利“解淀粉芽孢桿菌及其用途”,率先通過定量許可的方式,以每年5萬元的價格許可給潛在被許可人,限量20個。會上,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為首單許可交易雙方——浙江大學和湖州康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放編號為01的定量許可權證書,標志著全國首張定量許可證書完成發放。
為促進專利技術盡早轉化和廣泛運用,浙江此次發動高校院所征集以開放許可形式實施的專利申請權,在首批專利公開實施清單中已征集專利申請權開放許可專利113件。
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還推出專利權益分割確認服務,頒發了全國首批專利權益分割證書,為5對相互約定專利收益分成比例的交易雙方發放了專利權益分割證書。浙江工業大學作為專利“一種重組大腸桿菌及其應用”的權利人,通過賦權改革賦予發明人陳小龍團隊長期使用權,同時雙方約定對專利收益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割。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1年以來,浙江聚焦高校院所專利轉化率低、中小微企業對接高校院所難、專利技術實施“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等問題,率先探索“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全省累計6211件專利參與試點,落地實施2636件次,成交金額375.1萬元。
今年,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又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經信廳、省地方金融局,共同印發《關于推進專利公開實施的指導意見》和《浙江省專利公開實施辦法(試行)》規范性文件,明確了專利公開實施的對象范圍、具體程序、爭議解決機制等,積極探索專利池公開實施、專利申請權開放許可、專利權益分割等創新舉措,打通專利落地實施的堵點,全力強化專利轉化基層服務網點建設,打造本地化的轉化服務體系。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浙江市場監管系統將依法指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按照“應納盡納”原則確定公開實施的專利清單,迭代“專利公開實施信息發布平臺”,推動專利技術成果加速本地化落地,努力把浙江打造成全國高價值專利轉化首選地。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