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嵐 岳小力 楊浪 馬韻晨 鐘治彬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7月30日晚上20點,第三屆國際大學生數字人文菁英訓練營(以下簡稱:菁英訓練營)閉幕儀式在電子科技大學經管樓報告廳舉行。多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國內外45所高校的80余位學員和教師代表參加了閉幕儀式,為這七天的學習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總決賽期間,全體學員身穿白色營員服裝,分為10支隊伍,按照抽簽順序依次向在場的師生匯報了各自的項目成果,數字人文菁英訓練營組委會主任謝梅教授還為九位專家評審頒發(fā)了聘書。
(相關資料圖)
為九位專家評審頒發(fā)聘書
10個小組碰撞思維各展身手
在大賽總決賽上,10個小組選擇的文化、技術領域各有特色,但項目成果均呈現出將數字與人文深入融合的無限創(chuàng)意。
有的小組項目聚焦文化建筑、重點文物,包括提議將NFT技術與重慶城門相結合,為傳承重慶城門的歷史文化提出新構想;挖掘長城文化,以沉浸式手游的形式對現有文博資源進行轉化利用;著眼于茶馬古道邛崍線路段,抓住文君這一人物形象,提出適合該路段的數字文化遺產活化方案。
學員向在場的師生匯報項目成果
另一部分小組項目則圍繞歷史、人文展開,有的希望圍繞 “楊慎詩詞文化”展開項目建設,打造“成都第一個狀元館”和“數智化沉浸體驗館”;有的則構思設計了“中國方言國家博物館”,并現場展示該項目打造的方言國家博物館在生活中的運用場景;有的選取了三蘇文化為主題,并為之設計了融媒體數字立體讀物;還有的則將“數字游民”作為項目的主要服務對象,期望通過在鄉(xiāng)村建設數字游牧公園、搭建數字游民交互平臺,在完善數字游民生態(tài)的同時,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發(fā)展。
還有一部分小組項目所選領域更加獨特,包括第四個出場的小組展示的《西蜀尋漆——數字交互體驗空間》項目,該項目還完成了相關IP游戲、文創(chuàng)產品、交互平臺等設計;第八個出場的小組則基于中小學數學教學調研情況,通過元宇宙技術搭建了一個數學學習平臺,并希望由此推動教育變革和社會就業(yè);第十組基于組內中藥學專業(yè)學員的知識,綜合《本草綱目》進行了游戲創(chuàng)作、文創(chuàng)開發(fā)和數字資源庫的建立,希望推動中醫(yī)藥文化的傳播,并通過推廣適宜的中藥種植助力農村經濟的發(fā)展。
專家點評學員項目
這些項目均受到了在場專家和師生們的欣賞和贊揚。例如,萬物數創(chuàng)科技總經理馬男和成都市產業(yè)數字化促進會秘書長徐震就表示愿意支持《西蜀尋漆——數字交互體驗空間》項目的進一步發(fā)展。而第八小組的“數學學習平臺”則獲得了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佘堃教授的青睞。
菁英訓練營圓滿結束
在菁英訓練營閉幕儀式上,四川大學中華文化傳承與全球傳播數字融合實驗室副主任王兆鵬,四川省新聞傳播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石磊,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黨委書記邸愛英,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鄒濤,電子科技大學數字文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訓練營組委會主席謝梅等多位專家、學者進行發(fā)言,為這七天的學習之旅畫上了圓滿句號。
第三屆國際大學生數字人文菁英訓練營圓滿結束
王兆鵬指出,本次訓練營秉承“信息技術、文理結合、實習實踐”的培養(yǎng)理念,旨在利用電子科大信息技術的資源優(yōu)勢,以及全國各地優(yōu)質師資力量培養(yǎng)新時代數字人文交叉復合型人才。通過這次訓練營,我們看到了數字人文的無限可能,更看到了青年學子們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的精神。
王兆鵬致辭
隨后,石磊致辭,他談到,數字人文是一門跨學科的新興領域,它將人文、科技、藝術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探索人類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去關注和研究數字人文,去挖掘那些被遺忘的歷史記憶,去揭示那些隱藏在文學、文化現象背后的社會本質。他表示數字人文為新聞傳播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聞傳播的本質和規(guī)律。同時,數字人文也為新聞傳播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機遇。通過數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最后石磊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殷切期待和美好祝愿,“在場同學們,是我們一直期待的一代人,你們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和堅定的信念。我相信,未來你們只要努力學習,勇于實踐,一定能夠在數字人文領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邸愛英對本屆國際大學生數字人文菁英訓練營作出高度評價,她表示“數字人文菁英訓練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數字人文為主題的學術訓練活動,不僅是為數字人文學科輸送相關人才,而且也是新工科、新文科在信息技術全面化的當下作出的一次有益嘗試。對于營員們展現出的豐富項目成果和背后代表的知識素養(yǎng),邸愛英也十分贊賞。她指出通過基于數字人文的中國方言博物館、基于《本草綱目》的游戲制作與文創(chuàng)設計、元宇宙NFT賦能地方志的實踐路徑研究等項目,都可以看出學員們在元宇宙的視角下、借助數字技術的力量、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兼顧經濟效應、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助力。
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鄒濤在致辭中對訓練營圓滿收官表示了熱烈祝賀。人文學者如果不去擁抱數字化,那么其思想就無法深入人心;理工科的老師和同學也需要具備數字人文的素養(yǎng),使其理性更加充滿溫度。鄒濤指出人文學科和現代技術在當今時代必須緊緊相擁。同時,鄒濤對“外語在數字人文領域的應用”闡述了她的看法。她指出外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工具,更是在數字人文研究中扮演著重要的溝通橋梁角色,為數字人文領域的研究提供豐富資源、拓展國際化視野并促進跨文化交流。
謝梅對本屆菁英訓練營進行了總結發(fā)言并宣布結營
最后,電子科技大學數字文化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訓練營組委會主任謝梅對本屆國際大學生數字人文菁英訓練營進行了總結發(fā)言并宣布結營。謝梅首先向前來參與授課的老師們和對本次活動大力支持的組織與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從訓練營設想的提出到具體內容的填充、布置和安排,無一不凝聚著大家的心血與智慧。其次,對組織與策劃此次訓練營的工作人員與志愿者同學致以誠摯的感謝。最后,謝梅對認真參加訓練營的全體學員寄予希望,希望大家以這次訓練營為契機,在今后的學習中多思考,傳播數字人文理念,促進數字人文學科發(fā)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