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干爹干媽”喊得歡 實為“洗腦”賣保健品
一些老人受騙“敬孝式”推銷買“三無”產品;專家:子女多關愛老人,身體不適及時就醫
“媽,馬桶我已經刷干凈了。”“媽,洗衣機我給您放陽臺了。”這是近日網絡熱播短劇《大媽的世界》第一集中保健品公司推銷員小李的臺詞。劇中,小李為了向小區大媽們推銷“三無”過期保健品,為大媽們忙前忙后。而大媽們早已看穿他的心思,使用“共享”的方式輪流使喚小李,但就是不購買他推銷的保健品。大媽們的使喚讓小李徹底崩潰,他也因涉嫌詐騙被抓。
此劇在網上引起熱議,網民們紛紛在網上講述了家中老人因推銷員“敬孝式”推銷而支出大量金錢購買保健品的事。盡管類似案件屢見報端,但不少老人不聽勸阻仍要購買保健品,子女們對此很是擔憂。
市民反映
贈送禮品+虛假“親情”式推銷 老人心甘情愿買數千元保健品
在網劇中,因鄰居服用了“三無”保健品入院治療,大媽們對推銷員心生警惕。在現實中,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能夠清楚辨別“三無”保健品,能理性看待保健品推銷,不因推銷員的甜言蜜語而沖動購買保健品。不過,仍有部分老年人被虛假的“親情”推銷套路,心甘情愿購買保健品。
家住上林縣的唐先生告訴記者,其父親唐老伯就曾陷入推銷員的語言陷阱而購買了數千元保健品。日前,唐老伯在路邊看到有人擺攤贈送雞蛋、面條便上前湊熱鬧。在領取雞蛋面條時,推銷人員稱,接下來會連續多日開展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邀請國內某知名專家授課,到時可免費到場聽課,還可以免費做健康檢查,課后除了雞蛋面條,還有牛奶、蜂蜜等禮品贈送。
在接下來的幾天,唐老伯來到推銷員所說的地點聽“專家”講座。入場之后,工作人員熱情攙扶他落座,隨后端來熱水并說可以隨時加滿。在跟隨主持人進行“養身操”活動后,“專家”便坐在臺上侃侃而談,用10分鐘講解老年人的常見慢性病后就開始推銷保健品,聲稱“服用后能大大緩解高血壓癥狀”。等家里人發現時,唐老伯已經連續幾天去聽“專家”講課,且購買了近3000元的保健品,同時已經開始按照“專家”的說法服用。
為了弄清楚這些保健品的來歷,唐先生跟著父親來到講座現場。他看到,不少老年人在入場后和推銷人員熱情交談,仿佛認識了許多年,更有些推銷人員稱老年人為“干爹干媽”。在聽了幾分鐘“專家”的授課后,唐先生感覺事情不對勁,連忙帶著父親離開了現場。
唐先生勸父親不要服用“專家推薦”的保健品,但唐老伯十分倔強,堅信保健品能有效緩解高血壓癥狀。但直到這些保健品服用完畢,唐老伯的高血壓沒有任何緩解,打電話給“侄子”推銷員卻發現無法聯系,“授課現場”也早已人去樓空。
專家分析
老人害怕病痛孤獨心理易被利用 子女應多關心并定期帶父母體檢
贈送雞蛋面條,見面親切稱呼“干爹干媽”,還打電話噓寒問暖……唐先生直言,在老人購買保健品之前,這些推銷員比親兒子還“親”,一旦覺得老年人再沒有油水可撈,虛假的“親情”便會煙消云散。
老年人為何會被此類“敬孝式”推銷打動?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西社會心理學會黨支部書記劉曉穎介紹,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會逐漸下降,開始出現各種慢性疾病,老年人對疾病、疼痛的恐懼也會由此產生。除了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年人逐漸衰老后,認知能力也會慢慢衰退,在退休或是減少勞作后,與社會的接觸也會逐漸減少,對外部信息的分辨能力也由此減弱。在遇到保健品推銷時,他們很容易被所謂的“專家”忽悠。如果身邊的朋友購買了保健品,從眾心理也會促使老年人掏錢購買保健品。
此外,老年人對親情的渴望也是推銷人員經常利用的心理因素,經常的噓寒問暖,偶爾送雞蛋、面條、水果等禮品,再加上“叔叔阿姨”“干爹干媽”等甜言蜜語也很容易讓老年人敞開心扉,最終達到推銷保健品的目的。
如何讓老年人更理性看待保健品推銷、不在保健品上花冤枉錢?劉曉穎表示,人類是一種情感動物,在很多時候需要情感上的連接,作為子女應該為父母承擔更多責任。在家里時,可以和父母多拉家常,根據父母的需要給予情感方面的關心,同時定期帶父母到醫院檢查身體,患病時應及時就醫。如果子女因為工作常年在外,可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父母經常聯系。在父母確實需要保健品的情況下,應在醫院醫生的建議下,到正規渠道購買。
醫生建議
購買服用保健品謹遵醫囑 最佳“食補”應是均衡飲食
那么,什么是保健品?老年人又該如何選購呢?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鄧志杰介紹,根據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是“聲稱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從這一定義來看,保健品并非藥物,不能代替藥物行使醫學治療的作用。
保健食品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抗氧化等功效為主,另一類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營養素補充劑類產品。老年人使用的保健食品通常為增強免疫、抗氧化、輔助降糖降脂、改善睡眠、補鈣類的產品,可在促進老年人健康、改善生活質量方面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不過,目前一些保健食品商家的宣傳往往存在過分夸大,比如“能完全控制血糖”“使血壓恢復正常”“延年益壽”等等,不少老年人因此上當受騙,花了許多冤枉錢。
鄧志杰建議,老年人要從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發,根據需求來購買,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尋求醫學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保健食品。
鄧志杰表示,在生活中,老年人的常見健康問題有各類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缺鈣、肌肉流失、便秘等。此外,還往往存在飲食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如總體能量攝入少、肉類攝入少、過于油膩等。老年人容易寄希望于多吃某一類食物或保健食品,進而改善健康狀況。其實,老年人最佳的“食補”方式應該是均衡飲食,而不是靠使用保健食品。比如,對于患高血壓的老年人,要注意飲食清淡,做菜時少放油鹽,不吃肥肉少喝湯。對于患糖尿病的老年人,除了飲食清淡、避免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以外,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切勿盲目通過減少食量控制血糖。
總而言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促進健康的基石,忽略日常的飲食而追求“高大上”的保健食品是本末倒置的。而對于各類疾病的膳食干預,最好的方式是到正規醫療機構的營養科就診,在專業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
■消費提醒
●保健食品并非藥物,不能代替藥物行使醫學治療的作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保健食品,如正規醫療機構、藥店等。
●選購時要仔細看包裝上的標簽。保健食品的外包裝會有一個天藍色圖案,圖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樣,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藍帽子”(見小圖)。國產的保健食品會有“衛食健字第×××號”或“國食健字第×××號”,進口的保健食品則有“衛進食健字第×××號”的生產批號標識。
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購買的保健品有“藍帽子”標志。
●同時,要看包裝上宣傳的保健品功效、適用人群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并看清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免買到過期產品。(記者蘇昭宇/文 韋薇/圖)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