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慶首個“三線建設”歷史博物館,重慶紅巖重型汽車博物館(以下簡稱重汽博物館)將于22日正式開館。12月21日,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汽博物館新聞發布會獲悉,該博物館將免費對市民開放。
重慶首個“三線建設”歷史博物館
重汽博物館建址位于重慶市大足區雙橋經開區市民文化中心,建筑面積12886平方米,是以國家60年代“三線建設”的發展歷程為主要內容,選擇全國最具有“三線建設”代表性的“四川汽車制造廠”發展歷程為主體,展現我國“三線建設”發展的光輝歷程,傳承、弘揚“三線建設”和重汽精神,是集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一體的新型博物館。共收集文物、文史、文獻資料、工業遺產8000余件(套),圖片12000張,口述歷史視頻記錄35人,共228分鐘。
“重汽博物館的建設填補了全市目前無‘三線建設’歷史博物館這一空白。”大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朝彬表示,大足是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是中國西部五金之都,是中國重型汽車的搖籃。建設重汽博物館,就是為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和發揚“三線精神”,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留存這一時期“一代匠人”努力拼搏的珍貴史料,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和教育價值。
蔣朝彬表示,立足于深厚的汽車產業基礎,今后重汽博物館將努力創建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促進研究成果轉化為展覽、教育資源,提高展陳質量并實現內容和形式的持續更新;也將積極承辦重慶三線建設研究會,與四川等地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化合作,承辦三線建設文化專委會年度表彰大會;此外,積極打造重汽文化產業基地,依托舊廠房改造,策劃打造涵蓋工業遺址展陳、文博文創、工業研學、沉浸式體驗消費等業態于一體的中國國有企業博物館群落、重汽文創產業基地、重汽文化特色文旅小鎮等。
新中國第一輛重型軍用越野車這里誕生
在重汽博物館有一個“鎮館之寶”,就是新中國第一輛重型軍用越野車——CQ261軍車實車。
重汽博物館建設推進協調組負責人邱斌介紹,該車位于重汽博物館室外展區,于60年代生產。當時我國面臨著缺重少輕、有炮無車的困境。國家號召全國幾大汽車制造廠的人才聚集到這個地方,對關鍵零部件進行自主研發、改造升級,四川汽車制造廠1965年開始破土動工,在1966年生產出了第一輛重型軍用汽車——CQ261。因這輛車馬力大、動力組、越野爬坡性能優秀,甚至被參戰部隊稱為“紅巖神炮”。
重慶市雙橋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周樹云介紹,作為CQ261生產地,曾經的“重汽搖籃”,今年雙橋經開區被重慶市經信委授予專用車特色產業基地。目前已經具備了3萬輛多種類多型號的專用車(改裝車)的生產能力,2021年1-10月生產專用車(改裝車)2.1萬輛,產業實現產值51.6億元。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作為大足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條,相關企業達到200余戶,今年預計該產業規上工業產值達到150億元,產值超億元企業21家。
接下來,大足區將加大專用車及關鍵零部件項目招商力度,著力延伸汽車產業鏈條,打造汽車及零部件“大足品牌”,汽車產業總產值將在“十四五”期間達到400億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