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閉幕活動在線上舉辦。
在閉幕活動上,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代表主辦單位和評委專家發出倡議,希望青少年在科技活動中敢于提出新的思考,敢于打破常規和嘗試新的創作手法,希望老師和家長要積極支持青少年把好奇心發展成為對世界探究的興趣愛好。他呼吁更多科學家、新媒體藝術家、教育工作者支持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讓這項活動惠及更多青少年。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指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今年,國家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出臺,政策實施落地需要校外治理和校內提質聯動。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聯動校內課外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在“雙減”政策下,這項活動要廣泛開展,積極發揮育人作用,讓廣大青少年在活動中有更好的體驗,得到更大的學習鍛煉。
參與此次活動的青少年通過視頻線上分享了參加活動的體會。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同學說:“這次的拍攝不僅讓我們掌握了更多的化學實驗技能,還鍛煉了我們的邏輯思維。”
溫州市第三中學同學表示:“這樣的拍攝既是一場科學探究,也是一種藝術的表達。”
錫林浩特市第六中學的同學在交流中談道:“我們在探究科學的過程中要秉持著嚴謹認真的態度,以飽滿的熱情來對待科學,這樣才可以把最真實的科學探究過程和嚴謹的作品展現給大家。”
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學生科普影視創作者,浙江上虞中學、云南思茅一中的科學影像社團分別做了創作體會分享。
今年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收到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1700所中小學校的作品3695部,涌現出許多充滿科學與人文精神和藝術趣味的佳作。本屆活動特別鼓勵中小學開展科學影像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有955部作品是以中小學社團的名義集體創作完成。閉幕活動上揭曉了本屆影像節的最佳作品、優秀作品,《永不消失的電波》《圓珠筆雜談》《看得見的聲音》等31部獲得最佳作品,281部作品獲得優秀作品,173家單位獲得優秀組織單位。
為了讓青少年的科學探究成果被更多人看到,今年2000余部作品通過科創筑夢平臺、人民視頻開設的專題頁面、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優秀科普影視作品共享平臺等平臺廣泛傳播和推薦。作為深圳市政府、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青少年單元的影像節閉幕活動通過人民視頻、科普中國、“科創筑夢”抖音和b站等多個平臺同步線上直播。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