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不僅僅有人才政策和城市環境的吸引力,更有包容的創新氛圍和優良的營商環境。”現任大連東軟教育科技集團東軟教育在線運營負責人吳玉煒接受采訪時很是感慨。
此前,吳玉煒曾在北京三快在線有限公司(美團)擔任首席產品管理人員兼美團大學運營總監。2021年3月,他離開北京回到大連,開啟了新的職業生涯。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20年來,為了吸引眾多的“吳玉煒”,大連高新區以“政策引才 產業用才 服務留才”的新理念,人才鏈、創業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互相帶動,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儲備和競爭態勢。
給政策 引育人才助企成長
作為建園初期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源動力)見證了20年來大連市和高新區兩級政府部門對人才和企業的政策支持,與高新區攜手邁步共同成長,當年的“小雛鷹”已發展為我國燃料電池產業化的領軍企業,成為大連高新區首個培養燃料電池及相關技術研發高素質人才基地。
2015年初,大連市委、市政府印發《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創業孵化平臺建設》《解決引進人才住房辦法》《人才服務管理辦法》等5個文件,并出臺22個配套實施細則,初步形成了大連市“5+22”的人才政策體系框架。
為全面落實“5+22”人才政策,2020年10月,“高新二十條”即《大連高新區關于集聚創新要素推動“又高又新”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明確高層次人才創業扶持、產業緊缺人才獎勵、企業新增人員補助等條款,人才政策和扶持體系進一步優化。
借此,新源動力不斷增加研發投入,集聚國內外優秀的燃料電池科技人才,多名優秀人才先后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30余人被認定“緊缺人才”。這其中,有13位核心骨干享受緊缺人才的薪酬補貼,7人享受“企業技術骨干人才”“本地緊缺人才”薪酬補貼。
“這對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研發人員起到積極作用。”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負責人表示。
聚焦重大引進項目和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人才需求,實施高端人才引育計劃。經過多年打磨,大連高新區逐步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城市發展緊缺人才、新就業或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人才分層分類政策惠及,市區聯動、相互銜接的政策體系,成為大連的人才高地。
搭平臺 品牌活動吸人才
作為大連高新區的品牌活動,中國(大連)海外學子創業周已連續舉辦21年,搭建起國際化引才引智平臺,形成了人才、項目、資本、技術集聚融通的共享平臺,“海創工程”優質項目落地,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
今年6月,一年一度的海創周再度啟航,近200位海外學子參加、海創周項目路演百余場、40余家高新區企業發布150個崗位,重點打造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海創周”東京專場和歐美專場招聘會,共吸引88家企業參會,接收簡歷2000余份。
在大連市組織的“人才大篷車”活動中,27歲的海歸碩士謝旻騰與大連高新區成功“牽手”,2017年在高新區成立了大連高德瑞信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至今,公司參與制定了兩項國家標準,自主研發的“高德瑞信應用性能監控系統”打破國外壟斷,獲得“中國十大創新產品獎”,徹底實現了底層編譯技術,成功替代進口同類產品。
每年春秋兩季,“企業招聘團進校園”活動都如期在大連高新區舉行,至今已舉辦240余場,引進畢業生3.3萬余人。今年以來,高新區先后舉辦“高成長企業校園行”“科技人才直通車”等12場現場招聘會和7場網絡招聘會,云就業平臺發布校招人才招聘會信息,創造就業機會超過1100個。
“盡管受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人才政策的實施對園區企業引進優秀人才起到積極作用,僅‘企業人員增長補助’政策一項就受理了2358人,埃森哲、華信等高新區重點企業人才引進呈逆勢增長態勢。”大連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李景昌介紹。
近兩年來,高新區發放培訓補貼資金近億元,政策惠及1600余家企業、22.6萬人次,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為企業開發人力資源提供支撐。截至8月底,高新區累計兌現各級有關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資金7462.68萬元。
強企業,增動力。截至目前,大連高新區已集聚大專以上產業人才17.4萬人,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已成為東北三省的人才首選之地。
強服務 “引才引智”暖人心
初冬時節,大連高新區創新創業創投服務中心正抓緊改造升級,這里重新規劃了現場招聘、電子信息展示區、需求信息采集區、企業筆試面試間、直播面試間、智慧會議室等服務對接和人才交流功能區。
把人才中心打造成東北一流的“人才會客廳”,成為高新區創新公共服務的新品牌。“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關鍵環節是服務,提升人才服務效能,強化服務保障能力,這是我們多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大連高新區創新創業創投服務中心主任曹靜深有感觸地說:“以人為本,堅持需求導向,緊貼企業發展需求,才能打造出創新人才高度集聚、創新要素高度整合、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人才高地。”
一個偶然的機會,剛從吉林來到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孫東年,通過大連高新區政務平臺看到了《緊缺人才評審公告》,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向平臺提交了申報材料。
“這一過程中,高新區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員對申報流程進行了耐心解答和全程跟進,相關信息第一時就能接收到。”孫東年說。在服務人員的幫助下,他按照要求補齊了相關材料,成功取得了認定資格并享受到相應補貼。
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人才舉措暖人心、留人心,為人才入駐特別設置的服務窗口也成為大連高新區公共服務中心的一道亮麗風景。今年前三季度,大連高新區復核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11930人次,受理引進城市發展緊缺人才認定申報兩個批次195人,本地城市發展緊缺人才薪酬補貼申報486人,轄區內大連市本地高層次人才津貼審核536人。
高水平創業,高質量就業。抓住“創新”與“人才”一體兩面的相互作用,真正體現“第一動力”和“第一資源”的緊密關聯,才能以“人才優先發展”之功,收“人才引領發展”之效。大連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曾波表示,高新區要真正發揮人才高地的示范引領作用,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進一步釋放人才活力,為大連“兩先區”建設、為東北全面振興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