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國家藥品集采從12月12日開始至12月底完成報量。此前的第三批國家集采中,85款藥品平均降幅53%,最高降價幅度超95%,其中冠狀動脈支架的均價從1.3萬下降到700元左右,降幅93%。
第四批全國藥品
集采談判臨近
近日國家藥品集采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確定了第四批集采名單,涉及44個品種,90個品規。此次談判藥品覆蓋中藥、化藥和生物藥,涉及心血管、糖尿病、關節炎等慢性病,眼病、腦部疾病、腫瘤等多個疾病領域。12月12日開始,各省市采購量上報,12月30日完成報量審核工作。
鼎臣醫藥管理咨詢總經理史立臣表示,藥品集中采購目的是擠出中間商水分,促使藥企降低采購成本和控制各項費用,在減少銷售費用同時加大產品規模擴充與研發投入。藥企也對集采政策和自身未來發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一方面藥企在加速向上游原材料端整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集采主要針對仿制藥端,也會刺激藥企加快新藥研發,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創新領域。
12月17日,醫藥股上演集體爆發行情,四環生物、西藏藥業、海欣股份、譽衡藥業等漲停,陽普醫療、長春高新、貝達藥業、恒瑞醫藥、華仁藥業漲超8%。
醫藥行業將加速
創新轉型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0年至未來五年的帶量采購,考驗的是企業價格決策能力,更考驗的是企業戰略決策能力和產品布局能力。在帶量采購下,仿制藥價格持續下降和更多種類藥品進入集采已是大勢所趨。
銀河證券表示,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醫藥行業將加速向創新方向轉型,創新能力突出,產品線布局廣泛的企業將在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建議持續關注優質賽道龍頭,包括創新產業鏈、疫苗、血制品、連鎖藥店、稀缺屬性、消費升級。
從過往每次帶量采購的市場波動來看,醫藥龍頭公司可能短期受到影響,但長期來看,憑借行業領先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以及優質賽道,龍頭公司依然可以保持優勢。證券時報·數據寶通過綜合醫藥公司業績、研發、機構持倉等數據,統計出醫藥公司龍頭名單,共計50股。這些公司主要來自疫苗、醫療器械、眼科治療、基因檢測、抗腫瘤藥、體外診斷、檢測試劑等多個領域。
醫藥龍頭獲機構持倉
3135億
由于疫情的催化,醫藥板塊今年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市場焦點,8月份醫藥生物指數創下歷史高點后,震蕩四月有余,在這期間大批醫藥股出現回調。近期部分龍頭股率先反彈,近兩日5只醫藥龍頭創下歷史新高,分別是愛爾眼科、恒瑞醫藥、泰格醫藥、藥明康德、凱萊英。醫藥市值第一股恒瑞醫藥近五日累計上漲18.06%,A股市值上升至5633億元。
從資金面來看,以成交均價計算,北上資金12月以來累計增持超過億元的共有11只醫藥龍頭,包括恒瑞醫藥、邁瑞醫療、長春高新、迪安診斷、沃森生物、新和成,恒瑞醫藥獲增持金額超過35億元排在首位。
從機構持倉情況來看,三季度末50只醫藥龍頭獲社保基金、QFII、基金、保險、券商等五大機構合計持倉3135億元。邁瑞醫療、恒瑞醫藥、長春高新、藥明康德、愛爾眼科、智飛生物、康泰生物、泰格醫藥等股獲機構持倉在百億元以上。
從機構盈利預測情況來看,藥明康德、華蘭生物、邁瑞醫療、恒瑞醫藥等4只醫藥龍頭均有30家以上機構給予評級。按照5家以上機構一致預測數據,9只醫藥龍頭股2020年凈利潤有望翻倍增長。華大基因獲機構預測凈利潤增幅最高,公司今年凈利潤有望達到34.25億元,同比增長11.39倍。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