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財證券業績大幅增長,打了個“翻身仗”,全年營業收入為13.61億元,同比增長37.65%;凈利潤為3.89億元,同比飆升439.66%。
歷時九年,三次沖擊IPO失意的湘財證券終于要登陸A股市場。
5月21日,上市公司哈高科(600095.SH)發布公告,宣布公司發行股票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項目獲得證監會無條件審核通過。
這一公告即意味著,湘財證券借道哈高科曲線上市有了實質性進展。不出意外,其將成為A股第39家上市券商。
5月22日,哈高科復牌,開盤大漲逾8%,創近38個月新高,但此后股價隨大勢回落。
5月25日,該股在摸高上漲近4%后,又調頭下跌,截至收盤,跌幅4.22%,全天振幅達8.25%。
大起大落的走勢,似乎也顯現二級市場投資者對湘財證券上市后的發展前景存有爭議。
5月25日,湘財證券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本次并購將有效拓寬公司融資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據哈高科披露的最新并購重組草案,其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向新湖控股、國網英大、新湖中寶(600208)等16名股東收購所持有的湘財證券99.7273%的股份。同時,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作價逾106億元。
交易完成后,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新湖中寶、新湖集團合計將持有哈高科超過50%的股份,新湖控股將成為哈高科控股股東,哈高科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仍為黃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由“同門”哈高科并購湘財證券,也被市場解讀為是新湖系金融布局的明智之舉。
近日,新湖系旗下的新湖期貨亦在謀求上市,據5月22日的公開信息,其已進入IPO輔導階段。
三次沖刺A股未果
公開資料顯示,湘財證券成立于1996年,是湖南省老牌券商,也是最早的全國性綜合類券商之一。
2014年,其在新三板掛牌,也算是一度涉入資本市場,但一直以來,其對A股市場的追求從未止步,九年之期,已發起四次沖鋒。
5月24日,大智慧(601519.SH)一位前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14―2015年,大智慧欲以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并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但因大智慧財務方面等原因最終無果。
而在此之前,2011年,湘財證券提出過收購財富證券33%股權并換股合并的上市計劃,也未能成行。
2017年2月,湘財證券第三次沖刺A股,宣布啟動IPO,并選擇中信證券作為輔導券商,遺憾的是,仍好事多磨。
直至2019年6月18日,隨著哈高科發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停牌公告,其新的曲線上市計劃浮出水面,又是近一年后,證監會無條件審核通過,才有了向好的實質性進展。
據了解,今年3月,證監會對哈高科收購湘財證券提出20個問題,從股東資質、標的公司業績變動、估值評估方法合理性等多方面進行問詢。
5月25日,湘財證券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本次并購將有效拓寬公司融資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有利于進一步將公司打造成為更高效、專業、有實力的綜合金融服務商。
他還表示,另一方面,也將優化哈高科的產業結構,拓寬營收渠道。從資產規模、盈利能力和品牌效應等方面給該公司帶來飛躍,提升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新湖系湘財走向何方
5月24日,上海一位券商從業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湘財證券A股上市是“新湖系”金融布局的關鍵一步。
公開信息顯示,2007年10月,湘財證券控股股東變更為新湖控股,持股比例高達74.12%。此外,新湖系旗下的新湖中寶也持有3.58%。
哈高科方面,2005年6月,新湖控股、新湖房地產通過受讓國有法人股的方式入主,黃偉成為實際控制人。后經內部調整,新湖集團又成為哈高科控股股東,現持股16.08%。黃偉仍為實際控制人,與聯席股東一起持有上市公司8.53%的股份。
5月25日,有券商投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此次哈高科收購湘財證券,由于收購方與標的資產實際控制人為同一人,故不構成重組上市,程序上方便很多,這也是該方案聰明之處。
近日,二級市場上,投資者互動平臺有關該項收購的問題也很多。
譬如有投資者問哈高科,未來是否會更名湘財證券,湘財證券未來有哪些規劃,是否繼續發展互聯網券商等。
5月25日,湘財證券相關負責人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稱,“公司以金融科技和財富管理為雙驅動,同時增強公司的投資管理能力。早在2015年,公司就率先在金融科技領域布局,自身也大力投入,打造了實力不俗的金融科技隊伍。
時代周報記者查看年報發現,2019年,湘財證券業績大幅增長,打了個“翻身仗”,全年營業收入為13.61億元,同比增長37.65%;凈利潤為3.89億元,同比飆升439.66%。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示的券商近年業績排名,湘財證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一直處于中游水平。
5月24日,上海譽號咨詢董事長陳洪林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湘財證券擁有現代的管理制度,它的每條業務線,包括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都有相應的責任負責制。就金融科技而言,他認為,投入和產出不一定成正比,關鍵還要看公司能否下足力氣。
就哈高科而言,湘財證券的注入使其步入“產業+金融”雙主業運營。
其在回復證監會問詢時表示,將結合湘財證券的業務特點,進一步加強管理能力,完善控制制度以適應重組后的規模、業務擴張。下一步,公司將轉型金融服務業,大力發展盈利能力較強的證券服務業務。
券商密集A股上市
截至目前,A股市場最近一家上市的證券公司是中銀證券(601696.SH),上市日期為今年2月26日。
此后,除了湘財證券外,還有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傳出A股上市進展。
IPO及借殼,歷史上都是券商慣用的登陸資本市場方式,而近年由于重組上市新規等政策,又衍生出“借道上市”。
2015年,中紡投資(現國投資本,600061)收購安信證券,后者開拓了這一新路徑。
同年,江海證券借道“同門兄弟”哈投股份(600864.SH)上市。2016年,華創證券又借道華創陽安(600155.SH)上市。
對于借道同門,5月25日,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懷濤律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首先是證監會認可,有效性已有充分驗證,且屬于同一實控人下的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借殼重組,避免碰觸“禁區”。
王懷濤認為,中小券商可以參考湘財證券的上市路徑,從“借殼”轉向“借道”。
陳洪林指出,“這種曲線上市方式優勢明顯,可以省去獨立IPO很多財務成本和時間成本,效率提高,且成功上市后,品牌形象提升,融資成本下降利于公司發展。不足之處是難斷收購定價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高的商譽溢價,還有一些隱形的財務風險。”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