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寧夏吉元冶金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行當地首支“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實現融資1000萬元。寧夏吉元冶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梅告訴記者:“我們采取可轉債的方式融資,僅用一周就拿到了資金,時間非常快!”。
寧夏四板市場總經理金國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的成功發行,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相關機構的配合、發行企業及投資者的認可。發行“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可享受綠色通道,實行項目即報即審,豁免發行人聘請協助發行機構及律師事務所的要求,以及優化發行人備案材料、優化債券募集說明書內容和結構,促成了”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的高效;政府貼息、機構降費,促成了“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的降費;政府擔保機構的增信為“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提供了安全保障。高效、降費、安全三大特色將對“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的發行起到促進作用,擴大了企業的受惠面。
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不僅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也關系著人民群眾能否盡快回歸生活常態。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解決當地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大力推進復工復產,近日,寧夏打出“政府貼息+擔保降費+發行機構減免”組合拳,利用四板市場創新推出“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產品,在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的同時,也讓企業享受到融資速度較快、成本較低的實惠,受到廣泛關注。
專項可轉債三大特色服務企業
據記者了解,自疫情發生以來,寧夏金融局在督促金融系統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時,積極推動各項金融支持政策落實落地。為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合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依托寧夏四板市場推出“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的思路:一方面指導寧夏四板市場快速開辟“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發行綠色通道,制定優惠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積極發動各地市金融局、政府性擔保機構和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廣泛對接有發債需求的企業,協調政府性擔保機構進行增信,加速寧夏“復產復工專項可轉債”的落地步伐。
2月20日,寧夏四板市場發布《關于支持企業復產復工專項可轉債融資措施的通知》,制訂四項融資措施。通過“提供綠色通道,項目即報即審;減免備案費用,降低企業成本;爭取政府支持,踐行社會責任;發揮擔保作用,提高發行效率”四個方面支持措施,明確了寧夏四板市場對疫情防控和企業復產復工的具體措施。
3月23日,寧夏四板市場發布《關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增信的可轉債項目備案條件豁免的公告》。進一步通過調整備案發行條件“豁免發行人聘請協助發行機構及律師事務所的要求;優化備案材料;優化債券募集說明書內容和結構”。從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可轉債備案效率,方便投資者查閱等方面加快落實專項可轉債項目落地。
渠道作用受發行人認可
據介紹,寧夏吉元冶金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硅錳合金的生產和銷售,“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的發行,順利幫助該公司將大規模采購的礦石快速運回。
汪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發展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但國家為支持企業復產復工暫免高速公路收費,在運輸成本上為吉元冶金省下了一大筆開銷。現在,公司成功發行“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享受政府2%的貼息,還享受四板市場及相關機構的降費,快速、低成本的融資,幫助企業把握住了發展機遇,目前公司復產復工的后勁更足了!公司不僅看重專項可轉債的高效和低成本,更看重專項可轉債拓寬的融資渠道作用,能為公司后續發展帶來新的機會。
大力推動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
截至目前,寧夏四板市場各類掛牌、展示企業達1250家,并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寧夏四板市場已創新發展出“有限責任公司可轉債”、“新三板掛牌公司可轉債”、“專項可轉債”等品種,包括寧夏首支“復工復產專項債”在內,目前四板市場已完成可轉債備案規模達9.98億元,可轉債發行規模達5.6億元,有力促進了當地中小微企業進行直接融資。
寧夏金融局局長吳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遇到了融資發展的難題,采取各類措施精準幫助大、中、小、微各類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是金融局的重要職責。寧夏不僅重視銀行的間接融資,也非常重視利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平臺推動企業進行直接融資。此次復工復產可轉債的成功發行有利于區域四板市場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下一步,寧夏金融局將采取多項措施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在推進企業間接融資的同時,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據了解,目前,“復工復產專項可轉債”產品正向寧夏全區拓展,寧夏各擔保機構已優選推薦企業近20戶,涉及融資規模近3億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