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在美股上市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公司受到前所未有的熱捧。去年還徘徊在生死線上的蔚來汽車,今年股價已經漲了10倍多,在7月和8月相繼登陸美股的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股價漲幅也都超過200%。
在風口上一起被吹起來的,還有一家2006年就在美股上市的中國車企——康迪車業,其股價7月底還在不足4美元徘徊,目前已經接近15美元,特別是在最近一周飆漲了80%。
這家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車企其實在2015年也曾是也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老大」,但在政策提高了補貼門檻后,康迪等微型電動車企業的銷量急速下滑、最終從市場銷聲匿跡。數據顯示,其2019年的銷量數據為0。
不過,康迪正試圖在國外開辟新戰場:兩款被國內消費者戲稱為「老頭樂」的產品即將在美國上市。《巴倫周刊》想問的是:美國消費者會買賬嗎?康迪是不是真能靠美版「老頭樂」起死回生?
康迪車業(Kandi Technologies Group, KNDI)是一家生產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和電動車零部件的中國公司。對于電動車行業的投資者而言,這家公司既體現了電動車行業的前景,也存在一些潛在的短板。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康迪車業市值僅為9.32億美元,比特斯拉(Tesla, TSLA)要小很多。該公司去年的電動車銷量幾乎為零,但在宣布了準備在美國銷售電動車的計劃后,今年股價大幅上漲。
德克薩斯州環境質量委員會(Texas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近日宣布,康迪車業計劃在美國推出的兩款車型可享受退稅優惠,這一消息推動該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周的前四個交易日里漲了近一倍。
接著,在康迪車業披露將通過私募籌資1億美元后,該公司股價在上周五早盤暴跌了20%以上,這是兩周來該公司第二次因披露通過私募籌資引發股價大幅波動。
截至當日午盤,股價跌幅收窄至13%,報12.60美元左右(編者注:11月23日康迪車業大漲24%,收于14.93美元,過去一周累計上漲了80%)。但股價的劇烈波動只是投資者應該對這只股票保持謹慎的原因之一。
老頭樂要分銷全美
康迪車業2002年在浙江金華市成立,2006年通過反向合并在美國上市。該公司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2019年1.36億美元的收入中,有99%來自電動車零部件、越野車和小型摩托車,電動車的銷量不多。康迪車業4月28日向SEC提交的10K文件顯示,該公司2019年虧損720萬美元,2018年虧損570萬美元。
康迪車業董事長胡曉明在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稱,該公司將從12月開始在美國銷售K27電動車(大小類似Mini Cooper)。K27充電一次的預估行駛里程為59英里,最高時速為68英里,售價為17499美元。市場推廣信息顯示,前1000名消費者可以享受9999美元的折扣價(計入稅收優惠后)。
外形更大、速度更快的K23的稅收優惠前售價為27499美元。胡曉明表示,如果一切順利,康迪車業計劃在美國推出一款可以和特斯拉競爭的功能強大的跑車車型。
但他同時也表示:「我們對在美國市場發售產品還不是很有把握,美國市場還不熟悉我們的產品。」
康迪車業設在德克薩斯州加蘭市(Garland)的美國分公司Kandi America首席執行官約翰尼·塔伊(Johnny Tai)在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稱,該公司最好的一項資產是與一個現存的全地形車(即適合在道路開闊的野外行駛的小型、敞開式四輪車)獨立經銷商網絡結成的聯盟。但塔伊還表示,康迪車業更追求的是一種高科技感,所以他正在尋找城市內的經銷商。
「很多事情還沒有定下來,但正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討論合作機會,」他說。
鑒于康迪車業12月份就要在美國推出產品了,塔伊的計劃看起來還沒有完全制定好。他表示仍在制定建立全美分銷網絡的計劃。
《巴倫周刊》還采訪了住在丹佛市郊區的藥劑師羅伯特·貝茨切爾(Robert Beitscher),在咨詢購買康迪車業的產品后,他想成為該公司的經銷商。貝茨切爾稱,他給康迪車業打了電話詢問他們在科羅拉多州的經銷商是誰。「他們說,‘我們在科羅拉多州還沒有經銷商,’于是我說,‘做經銷商需要滿足哪些條件?他們說,’我們會把申請表寄給你。」
貝茨切爾稱,他和一個合作伙伴出資3萬美元租下了康迪車業的一個銷售區,希望12月份能開始展示該公司的車型。塔伊承認Kandi America已經批準了貝茨切爾的申請,但他還表示,有關最終經銷商網絡的細節問題還沒有敲定。
中國電動車能服美國的水土嗎?
中國希望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動車市場,在政府的扶持下,電動車行業發展迅速。華盛頓智庫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經濟問題顧問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稱,截至2018年,中國政府已向電動車行業提供了約1000億美元的補貼,相當于一輛車售價的三分之一左右。肯尼迪表示,目前中國有119家本土電動車公司。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Harvard s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環境與自然資源項目主任亨利·李(HenryLee)稱,中國目前生產的電動車大多是「行駛里程在60至100英里之間、價格在2萬美元左右的小型車。」康迪車業給K27在美國市場的定位是購物或短途通勤的第二用車選擇。
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股票分析師查爾斯·曼恩(Charles Mann)認為,中國的電動車可能不太適合美國消費者。戴姆勒(Daimler, DAI。德國)的電動車銷量從2014年2594輛的最高水平降至680輛后,該公司去年取消了在北美銷售全電動車Smart Fortwo的計劃。
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在同一時期,日產(Nissan, 7201。日本)生產的電動車Leaf的銷量下降了59%,至12365輛。
Leaf售價為31600美元,外形大小和康迪車業的K23差不多,但功率更大,汽車軸距也更長。
「如果K27的定位是購物或短程通勤的第二用車選擇,那為什么上世紀80年代從前南斯拉夫進口的小型車Yugo沒能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那會兒的消費者真的想花5000美元添一輛車就為了去購物嗎?事實證明他們沒有這個需求,」曼恩說。
當然,K27和Yugo不一樣,但在有了Yugo的失敗案例后,投資者對康迪車業以小型車進軍美國市場希望大展身手應該保持謹慎。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