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商貿流通插上“數字翅膀”
作為現代流通領域第一份五年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部門研究制定的《“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于近期發布。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尹虹在1月24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時期,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圍繞網絡布局、基礎設施、主體競爭力、發展方式、供應鏈現代化和內外貿一體化六個方面開展工作。具體看,在提升流通發展方式方面,將鼓勵引導商貿流通企業搶抓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機遇,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積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等。
內部加快數字化轉型
現代化流通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數字化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商貿流通企業來說,“十四五”時期該如何加快內部數字化轉型?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商貿流通企業可以從四方面著手:一是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技術與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應用深度融合,鼓勵開發本土化、定制化解決方案,提高數字產業對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的支撐效應。二是積極引進復合型數字人才,推動數字人才職業培養計劃,加大高等院校數字技術應用人才的培養力度。三是主動研究全球優秀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過程,并通過集中培訓、視頻宣講、媒體報道等方式引導企業學習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四是建立數字化轉型協同創新聯盟,重點扶持風險大、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的數字化轉型項目,提高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率。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商貿流通企業需要加大技術、資金、人才方面的投入,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智能終端等信息基礎設施為依托,圍繞人、貨、場進行更加深度的數據采集,從而形成消費者、產品、服務、營銷、渠道、物流的全面數字化體系,實現整個供應鏈體系數據的徹底打通。
“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精準、立體、動態、安全的大數據庫,推動消費者需求信息(信息流)、線上線下各渠道支付信息(資金流)與物流運營信息(物流)、營銷推廣信息(商流)的深度融合。”付一夫稱。
付一夫表示,這樣可縮短商品供應全環節反應時長,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進而助推商家利潤與消費者體驗的雙重提升。此外,基于數字化賦能還可以幫助廠商準確預測商品的地域、人群、時間、渠道的需求比例,有助于以需定產和柔性制造。
外部強化數字化保障
提升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水平離不開國家的政策保障。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國家將聚焦補齊現代流通體系短板,從流通環境營造、流通空間優化、市場主體培育、現代化水平提升等四個方面發力。
在洪勇看來,國家層面未來可以從三方面為商貿流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一是加快商貿流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完善智能快件箱建設,打造城市數字化消費場景,提高農村商貿流通數字化水平,推進電子交易結算系統、公共信息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數字設施建設和升級,提升商貿流通企業服務數字化水平。
二是加強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整合各類數字化第三方平臺、服務企業、培訓機構等組織,提供在線服務;滿足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技術服務的需求供給,提升本地商貿流通企業的經營水平和整體競爭力,降低小微企業數字化改造成本。
三是加快商貿流通數字化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服務載體、物流支付、監測分析、人才培養等標準建設,及時推進直播電商、興趣電商、社交電商等電子商務新業態新模式標準建設,研究建立適合行業發展的大數據全流程管理標準。(記者 魏 橋)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