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告稱超2千萬市場主體助力脫貧縣鄉村振興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杜鑫
我國830個脫貧縣現存市場主體達2001.6萬家,其中貴州省的脫貧縣市場主體總數最多,達214.3萬家;云南省緊隨其后,共計203萬家。這是記者從企查查數據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全面脫貧:830個脫貧縣市場主體分析報告(2021)》中獲悉的。
到2020年底,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其中,有4個脫貧縣兩兩合并為兩個區,因此企查查數據研究院聚焦830個脫貧縣。
為了排除單個省份脫貧縣數量較多導致市場主體數量多帶來的干擾,企查查數據研究院將各省的脫貧縣市場主體總量除以脫貧縣總量,將得到的數值定義為“脫貧縣市場主體密度”,用以衡量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企查查數據顯示,安徽省、河南省和重慶市的脫貧縣市場主體密度最高,分別有6.69萬家、5.81萬家和5.20萬家,處在第一梯隊。
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明確指出農林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是產業發展脫貧的重要內容,同時提出農林種養產業扶貧工程、旅游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等重點產業扶貧工程。企查查數據顯示,830個脫貧縣的市場主體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以及農林牧漁業,分別有545.5萬家、251萬家與133.3萬家。
企查查數據顯示,河南、安徽、湖北、陜西、江西以及湖南等中部省份脫貧縣以農業為主,尤其是河南與安徽的脫貧縣農業市場主體均超過8萬家,此外湖北、陜西的脫貧縣農業相關市場主體也超過了5萬家,江西、湖南的脫貧縣農業市場主體超過3萬家,東北黑龍江的農業相關市場主體超過4萬家。
企查查數據顯示,云南脫貧縣的畜牧業市場主體近13萬家,在脫貧縣省份中居于首位,貴州則超過8萬家,甘肅、內蒙古、四川以及青海的畜牧業相關市場主體則分別有6.8萬家、5.2萬家、4.1萬家和2.8萬家,均超過該省脫貧縣的農業相關市場主體數量。
地域偏僻、耕地資源稀缺與經濟基礎薄弱是我國脫貧縣的普遍特征,農業、畜牧業是脫貧縣賴以生存的產業。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和發展現代化農業和畜牧業,大力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