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城商戶受益“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引題)
家門口一年做成兩億美元外貿生意(主題)
遼寧日報訊 連日來,在遼寧海城西柳服裝城經營服裝30余年的商戶劉強除了照看店面、忙著給省內外客戶發貨,還要抽出時間打理自己的海外客戶圈。
“上周五發了兩個集裝箱的棉服到德國。從去年到現在,‘海外單’已經發出60多批貨了。”12月13日,談起由內貿為主向內外貿結合轉型,劉強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不是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哪會像現在這樣,在家門口就如此輕松便捷地做起出口生意。”
長期以來,以經銷服裝、布匹、針織品聞名全國的遼寧海城西柳服裝城內,個體工商戶及中小微企業眾多,所產商品質優價廉,在很多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很有市場。但由于單小、貨雜、品種多,且多數不具備開展貿易進出口的相關資質,商戶只能老老實實做內貿。
改變源于去年9月,遼寧西柳服裝城申報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成功獲批,并成為東北三省唯一試點。海城在試點地區內的商戶等市場主體經備案后,可直接參與外貿業務。
何謂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大連海關所屬鞍山海關查檢三科科長李垠岑說,該貿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國家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采購的、單批次報關單商品貨值15萬(含15萬)美元以下,并在采購地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可大大降低中小微企業產品出口門檻,還可使其享受靈活跨境結算、拼箱組柜出貨等便利政策。
“以前,我們基本是到沿海口岸城市尋找外貿公司,依靠他們的外貿訂單出口。”劉強說,“如今,我們也可以直接參與外貿生意了。”
去年以來,以加快推進遼寧西柳服裝城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為重要抓手,鞍山及海城的相關部門從建設市場采購貿易全流程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出臺市場采購貿易扶持政策等方面積極發力,全面打造鞍山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遼寧西柳服裝城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式運行以來,海城的外貿活力進一步迸發。截至目前,鞍山海關共監管完成1700余票通關業務,出口貨值達2.1億美元。同時,吸引了省內乃至東北地區的眾多資源及要素向海城集聚,已有6000余家供貨商、跨境電商、國際貿易服務商在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對外貿易經營企業達40余家。(記者劉家偉報道)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