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首票中哈“關鐵通”項目出口貨物順利通關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吳南仕 武佳熠
1月1日18時,在新疆阿拉山口海關業務辦理大廳,海關現場關員辦理了一列膠州班列通關手續,這趟班列自山東膠州始發,目的地為哈薩克斯坦,搭載的貨物主要為服裝、日用百貨和五金配件等,共100個集裝箱。這是全國首票使用中哈“關鐵通”項目出口貨物,標志著該項目進入試運行階段,為后續正式推廣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中哈“關鐵通”項目全稱為“海關—鐵路運營商推動中歐班列安全和快速通關伙伴合作計劃”,是旨在推動以數據交換平臺實現艙單數據、機檢圖像、查驗結果等信息交換為先決條件的中哈海關合作項目,通過雙方信息互換,逐步降低中歐班列查驗率,最終實現中哈海關監管互認。此項目的運行對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提高海關監管智能化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對推動中歐班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發揮支持作用,暢通向西開放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為服務保障中歐班列快速通關,阿拉山口海關持續實施24小時通關模式,設立專門窗口,暢通與鐵路、內陸海關等多部門聯絡溝通機制,為中歐班列通關提供一站式服務;持續發揮鐵路艙單系統、鐵路運輸工具系統的便捷通關功能,全面實現與鐵路作業數據的互聯互通,實現貨物“秒級”放行,助力中歐班列發展提質增效;成立中歐班列保障組,搭建中歐班列驗放“云平臺”,實現企業、鐵路“足不出戶”完成班列通關手續辦理工作;實現進境班列“秒放”、出境班列“快放”,全力保障進出境中歐班列在口岸高效通關。
“關鐵通項目運行后,出口中歐班列到達阿拉山口,我們的聯運出口崗位在數字口岸系統出口業務辦理模塊中,做完到貨通知發送運抵報告,海關狀態直接就變成已放行。不需要代理企業再去海關放行,省去了出口班列的申報、查驗等環節,可以縮短班列在口岸停留時間,提高出口班列運輸效率。”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貨裝車間貨運員劉慧慧說。
目前,經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歐班列數總量達到2.24萬列,通行線路有65條,主要前往德國、俄羅斯、西班牙等13個國家,中歐班列逐漸成為連接“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紐帶,成為貫通中歐、中亞供應鏈的重要運輸方式,為推進“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提供重要助力。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