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萊西:七星河小鵝產業走向大市場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楊明清 通訊員 那丹 程強
雖已過了冬至進入數九寒天,但山東青島萊西市龍水社區七星河新村東龍灣莊自然村的青島鑫龍灣養鵝專業合作社,卻是一片熱鬧繁忙景象,門前車水馬龍,來客絡繹不絕,社長史孟濤忙得不亦樂乎,因為他的“鵝”產業“火了”。
據了解,史孟濤是東龍灣莊自然村第一家養鵝的,改革開放后,養了成百只,2000年達到1000只。進入新時代,他專攻養鵝,規模越來越大,并形成了產業鏈。史孟濤的養鵝基地建設形成了種、養互補的綠色循環發展生態鏈條,種養產品皆天然綠色無公害。“吃水不忘打井人。能有今天的發展規模,多虧了上級黨組織,多虧了第一書記。”據史孟濤介紹,七星河新村第一書記張建東帶領種植戶、養殖戶外出考察學習,幫助他們富腦袋、富口袋,對他養鵝給予大力鼓勵和扶持。
在新村黨組織的幫助下,史孟濤養鵝發展勢頭迅猛,注冊了“七星河史家烤鵝”商標,全力打造“烤鵝”品牌。現如今,從育苗、養殖到最后的烤鵝成品,完全是一條龍。他的養鵝基地年繁育鵝苗20多萬只,鵝月存欄達5000多只,日產鵝蛋1000多枚。“七星河史家烤鵝”走進七星河文化節、走進展覽會、走進網絡直播間,在沒有實體經營店的情況下,客戶紛紛來到養鵝基地下訂單,僅今年國慶節期間烤鵝訂單就突破了2000只。
史孟濤養的鵝都是自己孵化的。2000年他從南方進鵝苗,長途運輸不好養;于是,沿用祖傳水床孵化,成活率達95%以上。水床孵化31天出鵝苗,期間24小時專人照看、翻蛋;育雛7天后,就可以下地放養了,很多人都來買史孟濤的鵝苗。“我們每年用水床孵化12批鵝,約20萬只,帶動周邊村民一起養殖。”史孟濤說,“養鵝還帶動了周邊村民為發展養殖而大面積種植玉米,開拓了村民增收門路。真正按照一村一品、打造特色的思路,把小生意做成了增收的大產業。”
如今,史孟濤烤制的“七星河史家烤鵝”銷往煙臺、威海、濰坊等地,年收入可達30余萬元。烤鵝配方由家中的老輩傳授,為了讓烤鵝的味道更佳,他對腌料進行了十多次改良。史孟濤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嘗試了8個配方,用了2噸鵝肉近10000只鵝做試驗,成功解決了烤鵝祛除膻味、土腥味的難題。
今年春天,青島大潤發提意見,說烤鵝腿肉、胸脯肉味道不一致。他認真聽取意見,從廣東、東北等地發過很多烤鵝來作比較,對味道、火候進行反復研究,有時來了靈感半夜醒來做試驗。用了半年的時間,經過用果木碳烤改良,用最好的鐵鍋不粘鍋,實現烤鵝、燉鵝各個部位香味一致,并且色澤、脆度、鮮嫩程度都很好。
史孟濤把養鵝產業發展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領路人,萊西七星河新村第一書記張建東說:“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通過注入資金、注冊商標等方式助力農民把一些小項目做大做強。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還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