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質量之光”論壇成功舉辦,年度十大質量新聞正式揭曉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12月26日,由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中國質量報刊社主辦的2021年“質量之光”論壇在網上成功舉辦,2021年度十大質量新聞同時揭曉。
在北京主會場,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直屬單位的負責同志和專家學者,與來自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技術機構以及一汽解放、揚子江藥業、伊利集團等企業的代表,通過網絡連線,共同就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溝通與交流。
市場監管總局總工程師韓毅在出席論壇時指出,“質量之光”活動是一項群眾性質量活動,體現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的追求與向往。“質量之光”活動舉辦10年來,承載了全社會對國家和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殷切希望,在推動全社會關注質量、促進行業質量提升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權威性的品牌效應和廣泛的影響力,也得到了市場監管總局和各地政府、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優秀企業及質量學界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多次被列為全國“質量月”重點活動。要不斷創新,堅持以“大質量、大市場”理念辦好“質量之光”活動,大力加強與社會各界的緊密聯系,全面發揮好活動的平臺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質量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中國質量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李剛在代表主辦方致辭時說,10年回眸,“質量之光”收獲滿滿——搭建了好平臺,宣傳了好經驗,匯聚了好聲音,收藏了好檔案,營造了好氛圍。面向未來,“質量之光”活動將更加旗幟鮮明地堅持“質量第一”,傳遞高質量發展價值導向;更加努力地宣傳貫徹中央決策,傳播市場監管總局的“好聲音”;更加積極地致力于匯聚質量民意,形成質量強國建設的思想洪流。
如何發揮質量基礎設施有力支撐作用?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徐長興從標準的角度分析說,從全球來看,標準日益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爭奪的戰略性資源,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愈發重要。據介紹,今年以來,標準技術司聚焦學生用品、電動自行車及頭盔、充氣城堡等,發布76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圍繞補強產業鏈供應鏈、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疫情精準防控等領域,發布2042項推薦性國家標準,為推動質量基礎設施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副司長杜躍軍則從計量的角度,闡述了“計量是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他表示,量值定義世界,精準改變未來,我國計量正在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計量基礎更加扎實,計量法制更加健全,計量服務更重實效。據悉,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國家計量基準185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6萬余項,國家標準物質1.3萬余項,發布計量技術規范5000余項。獲得國際承認的校準與測量能力1779項,國際排名升至第二位。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文濤呼吁,持續完善和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和體系建設,更加有效地提升和發揮國家質量基礎支撐市場監管現代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效能。
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是什么?作為質量和標準化領域的專家,在郎志正的心中,它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實現高質量發展途徑,我認為就是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作為一項群眾性的質量活動,“質量之光”活動由中國質量報刊社于2012年創辦,今年恰逢第10屆。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十八大閉幕后的一個多月,中國質量報刊社充分發揮媒體優勢,創辦了“質量之光”這個活動品牌。10年來,“質量之光”活動突出公眾性、社會性、公益性、專業性,以“匯聚質量民意,成就質量記憶”為宗旨,搭建起社會公眾了解、評價、推動質量工作的大型活動平臺。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