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作為、慢作為、弄虛作假 第二批4個突出生態環境典型案例被通報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周懌
日前,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二批4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其中包括:2021年12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寧夏回族自治區發現,中衛市中寧縣北部山區非法采礦問題突出,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笆濉币詠?,中寧縣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對自然資源造成破壞,對脆弱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督察發現,中寧縣銅鐵溝陶瓷黏土礦(以下簡稱銅鐵溝礦)成立于2010年,礦業權面積僅6.9畝,越界開采達182畝,超礦業權面積26.4倍;同時還違反采礦許可證關于開采深度為3—10米的規定,將礦業權外面積為30多畝的山體整體推平,實際開采深度達35米左右,嚴重破壞山體自然地貌。中寧縣平塘湖溝白土崗子石料廠(以下簡稱白土崗子石料廠)成立于2006年,礦業權面積為16.65畝,越界開采約207畝,超礦業權面積12.4倍。地方有關部門審核把關不嚴,仍為上述礦業企業延續礦業權證。督察還發現,中寧縣余丁鄉馬道梁一座石料礦非法開采破壞山體約160畝,目前雖已停產,但造成的山體破壞十分嚴重。
2021年12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黑龍江發現,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工集團)下屬沾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原沾河林業局,以下簡稱沾河公司)管理區內自2016年以來,毀林種參面積1.6萬余畝,違規在防火隔離帶種參面積1.1萬余畝,小興安嶺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森林法規定,禁止毀林開墾及其他毀壞林木和林地的行為;自然保護區的林木,禁止采伐。但督察發現,沾河公司長期違規將林地出租用于人參種植,致使大量林木被砍伐,生態破壞嚴重。2016年以來,毀林種參面積多達16342畝。其中,山口保護區內毀林面積約2729畝(核心區1718畝、緩沖區316畝、實驗區695畝)。
據悉,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時,就多次轉辦群眾投訴的沾河公司毀林種參問題。但森工集團和沾河公司重視不夠、整改不力,直至今年4月才集中組織還林工作。栽種的紅松幼苗僅十公分左右高、手指粗細,“毀林易,成林難”,地表仍然大面積裸露。督察組現場隨機抽查還發現,沾河公司長豐林場仍有部分在圃參地未按要求整改。
督察組相關負責人指出,沾河公司落實全面保護好小興安嶺要求不到位,履行森林生態保護職責不力,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利益,在自然保護區內毀林種參,局部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違法違規問題突出。森工集團對所屬企業違法行為反應緩慢、處置不力。五大連池市有關部門和兩個保護區管理機構對違法毀林、違規侵占自然保護區種植人參問題縱容放任。
其余兩起典型案例為:2021年12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貴州發現,黔南州羅甸縣蒙江壩王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下簡稱蒙江壩王河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非法捕撈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保護魚類及其生存環境;2021年12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陜西發現,榆林市一些地方淘汰蘭炭落后產能不力,違規建設問題多發,生產方式粗放,工業園區環境問題突出。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