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遞進村見證“千億”歷史性突破
從上海、成都這樣的大城市回到農村老家,從一名互聯網外企職員變成一名返村創業青年,張富熔想不到,僅憑一己之力一個多月就把家里種的3000多斤愛媛橙子銷售一空,更想不到中國今年第1000億件快遞包裹竟產生在自己手上。“很幸運,但也算是對我回村創業的一種鼓勵吧!”有榮幸、有驚喜,但更多的是鼓勵,這便是張富熔得知自己寄出的是今年第1000億件快件時的真切感受。
12月8日9:03,國家郵政局大數據中心屏幕上顯示:“2021年全國快遞累計業務量突破1000億件!”從1億件到1000億件,這個過程的實現好比一場遠征,中國郵政快遞業拾級而上,從勝利走向勝利,千億數字的背后則代表著中國速度與中國活力。
第1000億件包裹寄送人張富熔(右)。
當柑橘遇上“快遞超市”
如果不是今年第1000億件快件的誕生,興許很多人都不會知道這個小山村——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多悅鎮正山口村。這里地處眉山市西北部,距離市區20多公里,全村主導產業以種植柑橘為主,平時鮮有外人至,到了秋冬季才開始熱鬧起來,家家戶戶忙著采摘、售賣柑橘,這是村民們一年到頭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當地郵管局的牽頭下,2021年5月,正山口村快遞超市開始營業。在這之前,村民要自己騎著摩托車或搭乘公交車去鎮上取快遞,往返20多公里。“以前因為交通不方便,柑橘大多只能低價出售給收購商。現在有了快遞超市,村民們再也不用去鎮上了,柑橘從傳統銷售轉變成電商銷售,村民也實現了在家創業、就業,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正山口村黨委書記張文勝說。
幾乎在快遞超市成立的同一時間,張富熔放棄了城里的工作,選擇回鄉創業。受疫情影響,流通受阻,今年正山口村的橙子大多以極低的價格賣給批發商。看到村里有了快遞服務站,張富熔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朋友圈、社交群內轉發,并開設了網店,幫著家里銷售愛媛橙,僅一個多月,她便將3000余斤愛媛橙銷售一空。親戚鄰居聽說后,紛紛找上門來請她幫忙,價格比賣給批發商翻了一倍多。
在張富熔看來,快遞物流、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加之中通給了村里快遞站優惠的價格政策,發貨成本比鎮上更便宜,為她的網銷創業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我一個月的收入比在城里上班高多了。”和許多一心想在大城市發展的農村青年相反,張富熔覺得自己更適合農村,她說,“我不適合職場壓抑的氛圍,只想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正是這一看起來有點“任性”的想法,促使她選擇回村網銷創業,碰巧抓住了快遞進村的大好機遇,創業不久便取得了小小的成績。
誰在為“千億”護航
從第1000億件快件誕生起,其打包、裝車、分揀、轉運等環節均處在科學嚴密的跟蹤和監控中。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快遞大數據平臺自2009年建設以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快遞業的“最強大腦”,“千億”的指令便是從這里發出。
據悉,快遞大數據平臺每天處理快遞各環節數據達數十億條,起到了事前預警、事中監測、事后處置的關鍵作用,打造了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全要素的閉環體系,實現了郵件快件寄遞“動態可跟蹤、隱患可發現、事件可預警、風險可管控、責任可追溯”,通過應用大數據導偵技術,對風險精準識別、精準防控,確保千億快件安全、及時送達。
“12月8日上午,第1000億件快件離開眉山送往中通快遞成都市轉運中心,按照路線規劃,預計當日下午4點從成都發出,12月9日即可送達收件人手中。”中通四川省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朱家寧在云采訪中向記者表示。從采訪視頻中可以看到,朱家寧身后的自動化分揀線上全部是來自四川各地的水果。“這個季節發貨量最大的就是柑橘,這條分揀線是專門用于處理中通的標快產品,第1000億件快件也將在這里進行分發。”朱家寧介紹道。
近年來,我國郵政快遞業自動化程度逐年提升,已成為分揀千億件快遞包裹的“最強臂膀”。以四川中通為例,自貢分撥中心已經上線更加先進的無人操作分揀系統,稱重、讀碼、分揀以及最難解決的人工放件均實現了無人化。今年以來,四川中通進出港總量已超過14億件,其中約30%是發到農村和從農村攬收的包裹,目前四川中通的快遞處理能力超過700萬票。“未來,中通會加大快遞進村力度,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幫助更多果農增收致富,幫助更多快遞小哥就業創業。”朱家寧說。(李玥)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