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在歷城開工,大批尖端項目集中進駐(引題)
濟南集聚傳感器產業發展新動能(主題)
12月4日,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開工暨入園企業簽約活動在濟南融創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顒蝇F場,“智能傳感器(濟南)創新中心”揭牌,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開工。高溫壓電傳感器件項目、超高溫單晶光纖傳感器項目、和普威視總部項目等17個項目集中簽約,揭開濟南市傳感器產業集聚式發展新序幕。
打造“南北呼應”產業格局
傳感器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感知基礎和數據來源,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基礎與重要引擎。
今年7月9日,山東省發布《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規劃》,2021年到2023年,濟南將積極引進智能傳感器產業上下游配套企業,推動由智能傳感器封裝向模組、設備、系統和解決方案等產業延伸,形成以MEMS傳感器封測為特色的產業聚集區。
目前,濟南市已經聚集山東盛品、山東天岳、濟南晶正、濟南睿感、濟南華科、神思電子等一大批傳感器上下游企業,同時擁有中國重汽、山東重機、吉利、銀座家居、少海匯、浪潮、九陽、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一批傳感器應用單位,產業發展基礎良好。
12月4日,隨著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智能傳感器產業園開工,濟南市傳感器產業“南北兩翼共振、軟硬結合發展”的發展格局逐漸清晰起來。依托經十東路和工業北路兩條重要的產業廊道,歷城區在北部臨港開發區,打造北斗智能制造產業園、帝森智能電力裝備產業園和臨港傳感器產業園,側重傳感器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在南部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內,規劃建設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園區占地約1000畝,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重點建設智能傳感器創新應用、輕量化生產制造、封裝測試“三大產業功能中心”。
打造百億級微電子產業集群
電腦屏幕通過全息技術投影到空中,手指在空中滑動便可無實物操作;高鐵沿線每隔一段就有一位“電子哨兵”,通過多種技術實現異物識別、追蹤……不久的將來,這些高科技產品都將在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下線。12月4日,韓國亞羅科技、和普威視、山東希爾能源、上海厲鯊科技等項目集中簽約進駐。
記者從現場獲悉,和普威視計劃將總部從北京遷至歷城區,打造成為集設計、研發、試驗、生產、服務于一體的“AI+微電子”企業總部,為啟動IPO上市工作做好準備。無介質全息領域領軍者像航(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也將把生產線建在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另外,韓國亞羅科技麥克風傳感器生產研發基地項目落地,計劃投資13億元建立生產線,預計年產MEMS麥克風20億個。
“此前已成功引進了全球最大企業級軟件公司甲骨文SaaS區域總部和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中心、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重大成果轉化項目—產研納米電子基地等重點項目。”歷城控股集團董事長朱英浩介紹,聚焦汽車電子、工業生產、消費電子、智慧家居、環境監測等五大應用領域,歷城區將重點發展MEMS智能傳感器,通過引入和培育傳感器研發、設計、制造、封測及創新應用企業,打造百億級微電子產業集群。
產業園區到產業社區
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落地,歷城區將從產業政策、要素支撐、營商環境等多方面推動產業加速發展。
歷城區將打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在園區核心區域,規劃建設2900套租賃住房、27班9年一貫制學校、社區養老、社區醫院和社區服務中心,為各類人才提供一站式生產生活服務。同時,搭建科創服務、公共服務和金融服務“三大平臺”。
歷城區委書記張軍介紹,在發展模式上,歷城區將堅持“平臺+”發展理念,深度融合“超級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研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政策,匯聚資源要素,著力構建數字產業新高地。在發展動力上,專門設立傳感器產業引導母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組建“母基金+系列子基金”多層次基金體系,形成總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的基金聚集群,促成資本、產業、項目無縫對接,打造產業投資的“風口”。(大眾日報記者 段婷婷 申紅)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