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引進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引題)
3組數據印證知識產權兩個轉變(主題)
中工網北京12月8日電(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杜鑫)一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一系列工作,有力推動了知識產權的“兩個轉變”,即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額3組數據可以印證這兩個轉變。這是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前三季度,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額接近2800億元,其中出口額增長迅速,增幅超過27%。“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知識產權的價值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有關負責人說。
2021年,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2位,再創新高,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是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這項排名中已整整提高了23位。“這一持續提升,反映了中國幾十年來對科學、技術和教育投入的承諾,也反映了中國在構建現代有效的知識產權生態系統方面取得的進展。”上述負責人說。
此外,前10月,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2407.7億元,同比增長50.6%,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額。
在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商標品牌戰略和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設以及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加快構建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統計體系和考核體系;推動將“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列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標;嚴把專利、商標審查授權關,以高質量審查促進高質量創造、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益運用;推動完善資助政策,全面取消對知識產權申請環節的資助,重點加大對后續轉化運用、行政保護和公共服務的支持。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