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碳”目標下,四川金融業如何把握“風口”?
“未來的金融都應該是綠色金融,所以金融業要全面轉型升級,不僅僅是觀念升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文的一番話,引發熱議。
10月29日,2021天府金融論壇在成都舉行,金融機構負責人、知名專家為四川金融業如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出謀劃策。□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彭瑀珩 高杲 田姣
構建綠色金融業務體系 打造“綠色銀行”
“要想進一步提升四川在全國綠色發展版圖中的地位,就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傾斜,將綠色資源、綠色投入轉化為四川低碳發展的實效。”一位與會嘉賓表示。
四川綠色金融現狀如何?突破口又在哪?“四川銀行業綠色金融占比較低。”四川銀行董事長林罡認為,四川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處在較有優勢的地位,然而四川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和這一優勢并不匹配。“四川銀行業綠色金融占比大概為5%左右,比全國中位數低一些。這與四川綠色金融發展基礎和條件有很大反差。”他表示,銀行機構可以通過自身風險偏好,以及產品設計、工具的使用,倒逼實體經濟走綠色發展低碳之路。
中國人民銀行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作為2021年十大工作之一。與會多家銀行機構負責人也表示,正在積極構建綠色金融業務體系,將打造“綠色銀行”作為戰略任務。
另一個突破口,是金融機構服務企業管理碳資產。“要在減排的基礎上做碳資產管理,運用碳資產、碳配額引導企業降低減排成本。”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表示。
截至2021年9月,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累計完成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2223萬噸,交易額逾3億元,按可比口徑居全國第4位。
向綠色產業傾斜金融資源 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如何行動?與會專家們有著不同的解法。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劉建軍提出,要向四川綠色產業進行金融資源傾斜,“我們將聚焦減碳和增匯兩大領域,結合四川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特點,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綠色循環經濟、新能源交通、綠色農業與林業等領域。”農業發展銀行行長湛東升也表示,將把節能、減排、治污、增綠作為信貸支持建設美麗四川的重點,給予政策和資源保障。
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也是銀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
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提出,金融機構可創新碳匯質押貸款、基于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的生態貸等信貸產品,也可以通過開展綠色并購、綠色銀團等業務,為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提供全方位服務。
“創新碳排放權質押融資、低碳信用卡、碳資產質押融資等融資模式,并針對四川農業大省的特點,研發推廣適合‘三農’和小微的綠色普惠產品。”劉建軍給出了創新的具體方向。
幫助企業管理碳資產,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董事長何錦峰談道,“當前我國碳配額的分配還未考慮西部地區的歷史因素和地區差異,因此西部企業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挑戰雖大,但也有助于促進企業更早完成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何錦峰還介紹了一個購買和注銷碳減排量的碳中和信息平臺——點點碳中和平臺,目前,通過國家注冊登記簿注銷 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平臺實質性完成碳中和總量突破1萬噸。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