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降雨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2,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2(引題)
旱是常態,“逼”著寧夏把節水做到極致(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今年從6月到8月初一直沒有有效降水,別人一天下的雨等于我們一年下的雨了。”9月24日,寧夏水利廳節水供水處處長王正良對記者說,“旱是我們這里的常態,節水是逼出來的。”
在全國多地創下降雨量紀錄的2021年,寧夏卻在經歷嚴重的干旱,節水之重愈發凸顯。9月24日到9月26日,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隨水利部“節水中國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采訪團走訪寧夏多地,了解這個水資源極為匱乏的省份的節水之道。
寧夏三面環沙、生態脆弱、干旱缺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2,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61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2,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依賴國家限量分配的40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水資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制約。2006年,寧夏被列為首個省級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
“水資源格局決定著發展格局,水的承載空間決定了發展空間。”寧夏水利廳廳長白耀華表示,當地突出抓好農業節水重點和各業節水并舉,既注重節水制度建設,又注重先進節水技術應用,既注重政府主導,又匯聚全社會節水合力,走出了一條干旱缺水地區解決發展用水問題的有效路子。
“雖然今年有效降水量極低,但城鄉居民喝水無憂,節水在其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王正良說,“窮則變,變則通。寧夏太缺水了,逼著我們把節水做到極致。”
在缺水地區建火力發電廠,節水尤為重要
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可以看到兩座標志性建筑——百米高的散熱塔,它來自寧夏京能集團寧東發電公司。該公司節能中心主任趙曉鵬告訴記者,這里的兩臺660MW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于2011年雙機投運,“與傳統的濕冷技術相比,這兩臺機組采用的間接空冷技術節水率達70%以上。”
“在西部缺水地區建設火力發電廠,節水工作尤為重要。”趙曉鵬說,電廠設計初期就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為節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機組投產后,隨著管理精細化持續推進,節水工作又邁上了新臺階。
趙曉鵬介紹,他們按照水質特點將全廠用水分為四級,上一級排水經過處理后,作為下一級的供水水源:第一級為除鹽水供水系統,供水對象主要為鍋爐補給水、定冷水、間冷水、閉式冷卻水、暖通循環水等對水質要求高的系統;第二級為原水系統,供給對象為工業水泵冷卻水、消防水、生活水等系統;第三級供水為回收處理后的低含鹽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作為輔機循環冷卻水的補充水、綠化用水;第四級為高含鹽廢水系統,經處理后用作干灰干渣拌濕用水、輸煤系統棧橋沖洗和煤場噴灑,水源主要為化學再生廢水、反滲透濃排水、輔機循環水排污水。
目前,全廠水重復利用率由設計的98%提高到99.5%,單位發電綜合水耗由設計的0.39 kg/kWh降至0.27 kg/kWh。
“寧東的節水已經做到了極致。”王正良說。
節水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豐收
很多人知道鹽池的灘羊,但可能很少人見過這里水波蕩漾的風光。在鹽池縣花馬池鎮長城關飲馬湖邊,你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置身塞外。
要知道,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的鹽池,年均降水量約為280毫米,蒸發量則約為2100毫米,人均水資源僅400多立方米。
“這里原來是一片洼地,通過引水形成了這樣的生態水系景觀。”鹽池縣水務局副局長孫峰給記者講述了一個“變廢為寶”的故事:該縣實現了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共1.2萬噸,經過污水處理和中水處理,輸送到飲馬湖,再通過一條明渠輸送到德勝墩水庫蓄積,經加壓泵站,為2.5萬畝城北防護林提供生態供水。
寧夏水投鹽池水務公司執行董事吳占榮介紹,投資9590萬元建成的德勝墩水庫綜合利用工程,全面建立再生水充分循環利用體系,能夠同時滿足景觀水循環、再生水調蓄、城北2.5萬畝防護林綠化以及工業用水、道路清潔、消防用水、公共廁所沖洗等用水需求,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90%。
“鹽池水資源異常貧乏,黃河水水源的有限指標無法為城市景觀湖泊、綠地提供豐富的水源。建設德勝墩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是建設生態走廊、綠地、綠景需要水資源的支撐,有利于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優化提升居民游憩綠色空間。”孫峰說,“節水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豐收。”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