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JPM.US)是美國最大的銀行,也是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該行每天有巨量的交易,在全球最大的黃金交易中心——倫敦,也運營著金庫和進行清算交易,其業務范圍涵蓋實物金條交易到衍生品交易。
據相關媒體
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刺激了投資者對黃金等貴金屬的購買熱潮,同時也破壞了市場的正常運作,但為從事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金屬交易的投資銀行創造了巨大商機。
如今,摩根大通在黃金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市場份額不斷增長。
今年全球前十大投資銀行從貴金屬交易(主要是黃金)所獲得的總營收將達到17-20億美元,而摩根大通的收入至少占其中的一半。
據美國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CIB Insights估計,截至11月中旬,
摩根大通的銷售部門今年有望錄得逾15億美元的營收,并有望超過往年高盛創下的最高營收。
知情人士稱,
對此消息,摩根大通和高盛(GS.US)拒絕置評。
麥肯錫的George Kuznetsov說,
“近年來,很少有單家投資銀行在大宗商品上賺的錢超過10億美元,以前也沒有哪家投行在一年內在貴金屬交易上賺的錢超過6億美元。”
投資者對黃金和白銀的強烈需求是推動貴金屬交易利潤增長的因素。這些投資者主要來自歐洲和北美,他們擔心衛生事件的流行和央行印鈔可能會使資產貶值,因而大舉買入貴金屬。今年8月時,他們甚至將金價推至歷史新高,最高觸及2074美元/盎司。
此外,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也從中獲得了利潤。今年早些時候,紐交所的供應問題,使那些擁有實物黃金的人能夠在貴金屬交易中有利可圖。
摩根大通等銀行也利用了這些機會,并幫助客戶從中獲得了利益。它的客戶業務量之大,令其它銀行相形見絀。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的數據,10月份在紐交所注冊的金條交易中,摩根大通的客戶占三分之一,6月份時甚至超過了五分之二。
摩根大通能夠以低廉的價格大量購買和運輸貴金屬,而其他小型交易商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知情人士稱,與其他大型銀行一樣,
隨著紐交所的交易回歸正常,這種獲利方式可能會消失,但金價的高企和投資者的興趣意味著這項業務仍將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小摩今年以來就是堅定看漲黃金行列中的一員,在今年6月、7月、8月和9月的報告中,該行都明確表示了看漲黃金的觀點。
不過,在11月,摩根大通發布的Global Markets Strategy研報數據顯示,資金似乎有從黃金ETF轉移到比特幣的趨勢。與此同時,該行將比特幣視為和黃金競爭的投資品:
“如果比特幣作為一種替代貨幣與黃金展開更激烈的競爭,那么它的長期潛力是巨大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千禧一代將成為投資者世界中更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