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將全面推進全市幼兒園學區化治理。
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獲悉,《關于推進學前教育學區化治理的實施意見》(下簡稱《實施意見》)已于2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該意見,到2022年底,全市設立200個左右學區,實現學前教育學區化治理全覆蓋,初步構建起學前教育現代化治理體系。
學區化治理是否與招生有關備受家長關注。對此市教育局解釋稱,不同于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劃分,學前教育學區不是幼兒園招生范圍,不承擔招生職責。深圳幼兒園招生入學按照省、市相關政策文件執行。
為何推進學前教育學區化治理?
縮小園際差距
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1年底,深圳全市公辦園在園兒童占比達51.6%,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兒童占比達87.5%,深圳學前教育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內涵優質發展將成為當前和未來學前教育的重點任務,亟待通過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此,深圳全面推進學前教育學區化治理工作。
據介紹,學區化治理是以促進學前教育管理過程精細化、師資隊伍專業化、辦園水平優質化為目的,黨建、行政、研訓、督導四位一體的現代學前教育治理模式。學區由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幼兒園組合而成,多園協同、抱團發展,幫扶提升薄弱園,強化建設優質園,縮小園際差距,實現公辦、民辦幼兒園優質均衡發展。
如何組建學前教育學區?
每個學區幼兒園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6所
要選定一所優質公辦園擔任學區中心園
在組建方式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區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地理位置相對就近、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原則,將轄區內各類幼兒園組合劃分為若干學區。每個學區幼兒園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6所,各區根據轄區內公辦園、普惠性民辦園、民辦園的比例結構和分布情況合理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學區要選定一所優質公辦園擔任學區中心園,其他幼兒園統籌安排為學區成員園。市屬公辦園可以接受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的委托,擔任學區中心園。
學區不設為獨立法人機構,學區內各類幼兒園原有行政隸屬關系不變,各自獨立行使辦園自主權。
治理結構如何?
成立學區治理委員會
主要負責人由學區中心園園長擔任
學區組建后,治理結構如何?根據《實施意見》,學區成立學區治理委員會,為學區議事機構,負責協調處理學區治理事務。
學區治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由學區中心園園長擔任,成員由學區內全體幼兒園園長出任。學區治理委員會下設若干個分支部門,各部門負責人由學區治理委員會在本學區擇優遴選。

每個學區配備1名專職責任督學、8名兼職責任督學、1名兼職教研員和1名兼職培訓師,學區內每所幼兒園應配備1名兼職視導員。
運行機制如何?
建立學區化治理聯席會議制度
充分發揮學區責任督學的作用
運行機制方面,在教育部門層面,各區建立學區化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專題研究學區工作中行政管理、督導檢查、教科研及培訓等相關事宜,構建黨建引領、行政統籌、督導推動、研訓跟進的運行機制。
在學區層面,明確了學區治理委員會以及內設部門的職責,充分發揮學區責任督學的作用,學區責任督學獨立行使督導職能,重在發現問題、診斷問題、督促整改。
此外,每個學區都要制定管理章程,建立學區例會制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學區內如何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搭建優質資源共享平臺
骨干教師柔性流動、聯合教研
據介紹,一是搭建優質資源共享平臺,做好學區管理經驗輻射、課程資源共建、優質師資流動、教研科研互通等核心環節,積極探索“教育+互聯網”資源共享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動態實時共享。
二是通過骨干教師柔性流動、開展聯合教研、示范跟崗學習等形式,統籌學區內優秀教師資源,整體提升學區教育質量。
如何考核評價?
建立考核評價激勵機制
在考核評價方面,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對學區進行年度考核和評價,把學區內每所幼兒園的發展進步情況作為對中心園園長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同時,建立考核評價激勵機制。對考核優秀的學區,積極參與學區建設、辦學水平提升明顯的幼兒園,由區教育行政部門予以通報表揚。對學區化治理工作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在年度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
責任編輯:Rex_08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