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日趨激烈的高等教育競爭中,我國應該如何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風險共擔的方式,來順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潮流和趨勢?又怎樣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新興產業發展需求?
12月27日,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行的長三角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高峰論壇上,長三角現代產業學院協同育人聯盟宣告成立。今后,該聯盟將創新體制機制,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多方資源,重點圍繞國家戰略布局和地方產業需求,全面推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加速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各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推進,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一市三省簽署了《長三角地區教育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戰略協作框架協議》,出臺了《長三角一體化教育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對高校的人才供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當前,如何把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脈搏,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破解新時代社會產業需求與本科人才供給不匹配的矛盾,這是我們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邏輯起點。”聯盟首任理事長、常州大學書記陳群說,長三角區域教育一體化發展推進和組建現代產業學院協同育人聯盟,這正是順應了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長三角是我國深化產教融合和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先行區。目前,僅江蘇一省,就已圍繞智能制造、高端織服裝、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產業,通過政、校、區合作,創辦省級重點產業學院30家,為承擔國家重大任務和地方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人才支撐。
2017年11月,常州大學為順應常州市作為首批“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試點城市建設需要,該校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北京中軟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并于今年順利入選首批國家現代產業學院。
同時,該校為了助力常州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與常州市政府、李澤湘教授創業企業集團共建江蘇省重點產業學院——機器人產業學院。此外,為對接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該校還成立了中以科創學院,與新型研發機構江蘇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培養產業創新人才,搭建起中以常州創新園教育領域合作的重要載體。
據介紹,該聯盟成立后,將進一步深化長三角合作交流,建立聯盟單位常態化的交流機制,定期交流探索分享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經驗,并以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為牽引,拓展科技研發、項目孵化、成果轉化應用,為長三角產業競爭力和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強支撐,實施“十百千”工程(打造10個共享實踐教學平臺,建設100門共享課程,培育1000名產業型師資人才),探索一條可復制借鑒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和評價標準,把長三角打造成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示范高地,建設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創新品牌。
本次會議以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舉行,共有長三角地區100多所高校的300多名專家、學者,及共建企業負責人等參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