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前,有些理科生,可能他在理科的某一門學科不是很好,但文科的某一門卻很好;反之文科生也會存在這種情況。那么,對于這類學生來說,高考改革后還是賦予了他們更多可能和意義。
具體到“選科方式”和“選科組合”,廣東陽光高考公益專家庫成員,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研究員 (原暨大招辦主任)黃躍雄也給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選科的四種方法
追求興趣法:對所學習科目和將來就業的興趣是決定你的事業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我對哪一門學科更有興趣或是或者有持續的學習動力,就選哪一門”大部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用這種辦法。
追求高分法:哪一科容易拿高分,就選取哪一科,以追求高考的最高分和最佳排名為目標。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門科的平均分在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波動,你在高一選科時,等到高考是否還能一直保持高分這是未知的,這個情況需要考慮。
隨意選科法:沒有固定的興趣愛好,也不太有主見。這種可以參考家長和老師的意見。
狹縫求生法:哪一科或者哪種組合少人報考,就選哪一科。
哪些選科組合受歡迎
據黃躍雄介紹,從首選的物理、歷史兩個科目來看,總體來說選考兩科的比例很接近。生物的選考比例高居首位,而政治科目選考人數較少。
這可能與政治學科背誦內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關。而選擇生物,地理較多的原因應該是和初中基礎關聯不大,只要高中期間用心學好好準備,誰都有勝出的可能。大多數學生都會在生物或地理中選擇一科,甚至兩科,以緩解其他科目壓力。
從選科組合的學生所占比例來看,占比較高的組合是物理化學生物、物理生物地理、物理化學地理。它覆蓋的大學的專業比較多,所以這個也是跟大學專業結合在一起。
選科組合難度分析
歷史+地理+政治,類似于傳統文科,可以報考的專業少。
歷史+化學+生物:在選擇專業上難有特別的針對性。
物理+化學+政治:可報專業98.9%,由于大學之后參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這類學生屬于學霸級別的。
物理+政治+生物:這個組合學科跨度太大,可選擇比如醫療器械類專業。
物理+化學+生物,傳統理科組合,學習難度大。
物理+化學+地理,物理化學組合,學習難度很大。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