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團應該準確定義為一家混合所有制的金融控股集團。那就是說平安保險集團非國資控股、非外資控股、非民營企業,其實他是個挺奇葩的綜合體。在一定程度上有點像深萬科一樣,公司管理層和高管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不是股東在其中,承擔著最重要角色。
大家可以看前十大股東,之一大股東用了所謂香港一家聯交所關聯公司,占據了公司總股本33.47%,這就是絕對的控股。但是誰又能說清楚這家股東背后的結構?而且我們知道,只要一涉及到境外股權架構,一般就是會涉及多層公司進行嵌套,讓外面人無法看清到底是誰在控制一家公司。是不是可以推測為當年平安管理層做MBO時,最后的結果呢?
從第二大股東開始占據的股份都已經很弱了。深圳市投資控股這是一家國有投資公司,但是僅僅只占據百分之五左右,其實是發揮不了太多的公司經營管理作用的。所以不能說其是國有股東背景。再往后面看,其他的股東就更加不值得一提了。
深圳平安保險集團的股東結構是非常非常復雜的,其實按照公司法的獨立法人治理結構來看,其現在的股東結構和議事規則確實也沒有太大問題,而且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也遵循了所有的監管要求。但其實從背后,從背后的背后,平安保險集團到底是誰的?誰也說不清。馬明哲是知道的,他雖然是總經理,但其實他是平安保險集團的靈魂人物。但監管部門也容許這種奇葩上市公司存在,大家也就明白有可能后面那些事兒,是一點兒一點兒都不簡單的,不能再加以闡述。
平安保險集團下面控股了多家金融牌照,但是近來最出名的,也是最受到爭議的,反而是非金融牌照持有的陸金所和平安普惠。這兩家公司的股權那就更加復雜了,是純純的海外VIE架構,也只有馬明哲自己心里清楚。所以大家看到,近年來所有資源都導入了這兩家公司,讓這兩個公司快速發展,即使平安普惠發放高利貸,被社會詬病和指責,但平安也頂著壓力往前硬干。為什么呢?這其中的利益到底有多大?大家可以深思。
到底平安普惠和陸金所將來如何轉型?他們頂著高利貸的名聲還能走多遠?拿到了消費金融牌照,是不是正式變身為高利率放款公司?為什么他們可以不顧企業道德,只為了賺錢?為什么監管對他們是如此寬容?這些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有些事情不能深入展開,大家可以多觀察,多想象下,平安保險到底是誰的公司,未來到底應該怎么監管,這其實也是很多相關主管部門思考的問題,已經想了多年了。
關鍵詞: 從背后的背后 平安保險集團是誰的 平安背后真正老板是誰 混合所有制的金融控股集團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