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三來一補”舊廠房變身為“靈感花園”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友婷
七月盛夏,金黃色陽光鋪灑在園區的“大肚子”海報柱上,斑斑銹跡折射出一絲絲亮光。而不斷被活動海報覆蓋張貼而呈現出新意的海報柱,成了時刻變幻的園區一景。
這里是位于深圳華僑城原東部工業區內的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改造自上世紀80年代的“三來一補”舊廠房,蝶變成創意產業工作室、藝術家們的“靈感花園”。
16年間,創意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野蠻生長”,以“當代藝術、創意設計、先鋒音樂”為主要特色,形成融合“創意、設計、藝術”于一體的產業經濟。園區的業態超過70%為文化創意及設計類,目前,已有近300家創意設計公司及文化藝術機構進駐。
2003年,深圳確立“文化立市”戰略,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給予創意產業園項目重點建設和直通車服務的優惠。華僑城集團積極響應,同年在深圳第一次提出將工業區改造為創意產業園區。2004年前后,華僑城以保留建筑肌理及尊重歷史痕跡的方式,啟動將東部工業區舊廠房改造成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工程。
2005年,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深圳館)作為非營利性的獨立機構入駐園區,隨后逐漸成為園區的藝術標桿。其所在的舊庫房的整個結構被有框金屬網包裹,這是一種可以重復使用的工業產品。這樣,外墻上歲月留下的痕跡原封未動。通過用半透明的材料包裹,原有建筑獲得了原型的回歸并具有了紀念性——仍是庫房,藝術庫房。
而在今年,創意園北區B10廠房改造成OCAT深圳館B10新館的工程正式完成,在這個原磁碟工廠的改造過程中,孟巖團隊沿用相似策略——幾乎全盤保留建筑的所有構件,尊重現實里的所有痕跡。比如,北立面窗戶上的幾個大圓盤,或許會讓人誤解為是新設計,其實只是保留了原建筑體的磁碟元素裝飾。
“整體上,相當于把建筑作為工業遺存,連帶著城市記憶和那個時代的痕跡封存起來。建筑被全然保留、通體刷白后,像鑄了模,變抽象了,成為當代藝術的容器。”孟巖如是說。
這片被棄置的舊工業區,如何蛻變成一個創意園?
“改造,運營,對于我們來說同樣重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運營方負責人許茜表示,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改造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經過了十多年有意識、有規劃的漸進式改造運營,才逐步將其從舊工業區轉型為一個藝術化的創意社區。“可以說,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實踐,是在曾經的‘大拆大建’潮中,為舊工業區的轉型探索了另一種可能性。”
廠房“漸進式”的生長,也在建筑評論家、策展人史建的憶述里得到印證。2007年,史建受第二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年展(簡稱“深雙”)邀請做調研,來到創意園北區。“當時北區還有大量作坊式的服裝加工廠的存在。從門廳到開布料的車間再到生產成衣車間,一層樓就是一個工廠。”這樣的“三來一補”工業生產場景讓他印象深刻。
“7000平方米超級巨大、空無一物的空間豁然眼前,令人驚嘆。”史建回憶,由于空置多年存在安全隱患,該車間在當時未能成為“升級策略”的展廳。他們從車間外找到散亂堆放著4臺已經辨不出模樣的舊機器,將這些作為廢鐵處理的物件進行清理,并升級為展品。
從空置廠房里“搶救”出來的機器,涂上紅油漆,“換上”紅色的新妝,至今仍值守在園區南北區軸線上。
經過天馬行空的改造,工業的剛性與藝術的柔性在這里交織。
步入創意園北區主干道,可見一臺廢水處理機放置在A3+對面、B1、B2間的小廣場上。因清理了機身大量雜物,機器顯示出橫向、空靈的獨異樣態,是最受歡迎的玩具裝置。而模切機,是最能突顯包裝廠生產特點的機器,低矮、厚重的它被安置在B10廠房西南角,是北區“上鏡率”最高的裝置。
“它們既激活著區域,也是展覽觀念的定格與延伸——也許,對于園區再生的歷史,它們比展覽更重要。”史建如是說。
園區大斜坡上,一群孩童在追逐、嬉笑,陽光透過樹蔭,灑在他們笑臉上。
既有展覽,也有餐飲;既有步行的尺度,也有人文的活力。擁有各種各樣豐富想象力的創意園,聚集起許多有理想的人,成為了大家都喜歡來的地方。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場所出租者,而希望是產業推動者,通過有意識的、可持續的運營管理,來實現“創意社區營造”。
園區的成功不光體現在對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善用,還體現在運營方對創意企業的支持、鼓勵開放性、多元化。
“在繁華的市區當中保留這片地方,實現產業的調整和轉型,釋放出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間,不僅吸引了帶有創新活力的文化產業及工作者進入,并且留住歷史記憶,這里的創新與傳承讓人感受深刻。”華僑城華南集團總經理楊云飛說。
位于園區北區A5棟228的深圳師堯首飾設計有限公司,是通過園區T街創意市集里成長起來的國潮原創品牌。“我們以原創設計為主,創作一些銀飾、潮玩擺件、模型等。”公司創始人兼設計師師堯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選擇創意文化園,主要是被園區濃郁的創意氛圍吸引,且相似類型的公司趣味相投,在此形成產業集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們相聚于此,常常有聊不完的話題。
記者了解到,啟動于2008年的T街創意市集,在每個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末舉辦,是國內舉辦時間最固定、周期最密集、場地設施最穩定的街區型創意市集,也是深圳重要的文化創意活動之一。作為一個匯聚了創意、設計、藝術理念的原創設計和公共文化孵化交流平臺,T街創意市集堅持守護創意生長,不斷孵化原創品牌。
在創始人鄭熙看來,創意園開放、包容。例如,不同于其他整齊劃一的辦公空間,園區在廠房的空間使用上大膽留白,給予了入駐設計師、藝術家較為自由的改造設計及創作空間。又如隨處可見的海報柱,“就像一扇扇打開的窗戶,透過它們,園駐民、游客都可以了解到很多藝術活動的信息,我們的展覽海報也會張貼在上面。”原本是圓柱體的海報柱,被貼上花花綠綠的招貼畫后,中間部分凸出來,被園駐民們戲稱是“大肚子”海報柱。
“在樹蔭下喝咖啡、寫作,是我最放松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園區的場景出現在了我的圖像小說里。”犀牛大哥是深圳第一批原創漫畫家之一,他喜歡來創意園尋找靈感。在他看來,16年來,看著園區從舊工業廠區轉型成有著不同形態的文化綜合體,就像看著一個孩子從幼年變青年,很有意思。未來,他也希望入駐園區,成為展示“深圳創意”的一分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