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州挖掘消費新潛能正當時
廣州近日兩個很火又看似無關的數字,背后卻有深意。
一是全國各省區公布2021年人口數據后,“廣東2021年出生人口最多”話題火上熱搜,主要貢獻者廣州以11.82‰的戶籍人口出生率列珠三角第二(深圳未公布),遠高于全國7.52‰的平均水平。
二是廣州市5月起發放1億元消費券,加快消費回補,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把這兩個數字組合來看,廣州派發1億元消費券,正是希望撬動更多市民花錢,激活消費這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進而牽引帶動經濟循環;總人口數量相對穩定情況下,出生人口數量將影響家庭規模、老齡化速度等多個方面,而這些方面對家庭消費的影響是明顯的。
這兩個數字組合背后,可以捋出廣州消費的新結構性潛能。
挖潛▶▷在傳統動能外尋找新突破口
就廣州戶籍人口出生率數字本身來看,雖然其在全國相對較高,但不代表老廣像以往一樣“能生”,出生人口下降大趨勢在一段時期或不易扭轉。
過去5年,廣州戶籍出生人口從2017年20.1萬人,到2018年跌至17.1萬人,2019年繼續下跌至14.0萬人,2020年維持在14.9萬人,再到2021年跌至11.8萬人,5年幾乎少了一半。
統計部門公布的人口出生率,一般指戶籍人口出生率。非人口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為推算值,一般不計算出生率。
不論是戶籍出生人口數量,還是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生人口數量都在下降,同期廣州人口總量沒有減少,并將長期均衡發展,這就導致戶均規模變小,60歲以上人口占比持續變大。
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將改變廣州傳統消費習慣和消費類型,同時也意味著廣州1億元消費券可以擁有新的撬動支點:從出生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新人口結構中,挖掘消費新結構性潛能。
此時挖掘消費新結構性潛能恰逢其時。
一直以來,人口增長和城鎮化等方面是廣州消費的重要動能,帶動消費市場規模逐步壯大,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高,目前廣州消費品市場總體穩定。
不過,一方面,廣州出生人口下跌是大趨勢的縮影,廣州市2021年末常住人口1881.06萬人,比2020年底增長約7萬人,創下近20年來人口增量新低,相比往年動輒幾十萬人的增長人數明顯下降。梳理一二線重點城市和經濟強省過去幾年的常住人口數據,增速下降的情況是普遍的。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認為,廣東過去那種一座大城市一年內大增四五十萬人口的情形將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廣州2020年城鎮化率86.19%,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率水平,雖然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不過自2000年突破80%后,最近20年間增長趨勢已經相對平緩。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肖金成看來,大城市居住生活成本較高,此前城鎮化過程中大量外來務工者進城打工,但其家庭并未同步進城,未來部分無法在城市立足的外來務工者會回流農村的家庭,城鎮化率不會一直大幅增長,也不會只有農村人口單邊向城市轉移。
可見,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在穩定的傳統動能之外尋找消費新突破口,也是消費擴容提質的應有之義。
求變▶▷積極擁抱“小家庭”消費習慣
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是消費新結構性潛能中的兩個苗頭。先看家庭小型化。
2000年,廣州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3.21人,三口和多口之家很常見。2010年,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減少到2.73人,已經少于3人。最新人口普查顯示,該數據目前已經減少至2.22人,廣州3人戶家庭比重僅為16.14%,全市718.5萬戶家庭戶中,3人戶家庭只有116萬戶。
廣州傳統社會大家庭越來越少,一人戶和兩人戶家庭占比越來越大。
廣州市統計局的研究發現,廣州戶均規模每提高1%,帶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戶均規模變小,反而促進社零總額增長。
大家庭消費更理性,對吃穿用等日常實物消費需求更高,還要預留大筆收入作為孩子未來支出。而一人戶和兩人戶家庭則對服務型、高端消費需求更高,更敢于消費,對當期消費有刺激作用。
當前,廣州的家庭小型化還疊加了高學歷人才數量大幅增長的新機遇。
最新人口普查顯示,廣州常住人口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數為27277人,相比2010年的19228人和2000年的9309人增幅巨大。
上述研究發現,廣州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每增多1%,能夠拉動社零總額增長3.4%,拉動作用相當明顯。
高學歷人才勞動收入和福利保障較好,消費觀念更前衛,更重視消費質量,更能消費。
越來越多的一人戶和兩人戶家庭敢消費,這些家庭中能消費的高學歷人才比例也越來越多,這個新結構性潛能值得重視。
2022年一季度消費數據中的反差,也反映著這個新結構性潛能。
一方面是吃類商品消費低位運行,糧油類零售額同比下降38.4%;穿類和用類商品消費放緩,增速均比1—2月回落3個多百分點。
另一方面卻是可穿戴智能設備類、智能手機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6.1%和31.4%。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8%,占全市社消零比重首破五分之一,拉動全市社零增長2.9個百分點。網上點餐大受歡迎,全市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餐費收入繼續保持50%以上增長勢頭。
尋機▶▷開發“銀發”消費市場
如果說家庭小型化是從增量中看前景,那人口老齡化則是從挑戰中找到消費擴容提質的機遇。
廣州已正式跨入老齡社會。按照聯合國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就屬于老齡社會。最新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州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1.41%,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7.82%。
從過去10年趨勢看,廣州老齡化仍將加速,規模也將不斷擴大。
上述研究發現,目前廣州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社消零總額降低0.2%,表明60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多會抑制社消零總額增長。
這個抑制作用,主要因為廣州目前“銀發”消費市場未被很好開發出來,僅在保健食品、醫療食品等方面有所涉及,在老年生活輔助器材、護理用品、教育用品等方面涉獵較少,能夠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科技產品較少,各種專屬老人的高品質、服務型商品仍有待進一步開發挖掘。
需要看到,人口老齡化是隨著社會進步、醫療條件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以后出現的一種必然趨勢。它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老齡人口規模的擴大,將加速“銀發經濟”的發展,有利于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的形成,既為廣州市養老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也將為廣州市擴大消費提供新的支撐。
總體來看,廣州2022年一季度全市消費品市場總體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廣東省首位,增速高于滬、京、深、津。
當前,廣州正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相信隨著擴大內需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消費新結構性潛能將助力廣州搶占消費市場的制高點。(記者 蘇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