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新加坡石油巨頭興隆貿易的創始人,“燃油大王”林恩強(Lim Oon Kuin)卻在油價下跌時悄悄增加了燃油儲備,押注中國將成功控制新冠病毒傳播,油價上升。
原油價格下跌了70%,興隆集團的庫存嚴重貶值,導致了大規模的信貸違約。
后來,中國確實成功控制住了疫情,但他的這場“豪賭”卻以失敗告終。因為新冠病毒隨后席卷全球,導致與此同時,興隆集團的財務造假行為也浮出水面,引發了本世紀石油業最大的丑聞之一。最后興隆公司不得不申請破產,還欠了23家銀行35億美元。
余波將一直持續到2021年,波及到4萬億美元規模的石油貿易行業
如今,這件事情的影響仍未結束,其。
興隆公司的債權人,包括匯豐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等,仍在努力地收回借貸出去的資金。
位于新加坡的各大銀行發布了新的融資方針,收緊了對石油行業的融資。
為遏制興隆公司違約行為帶來的沖擊,
荷蘭銀行表示將完全退出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業務,包括法國巴黎銀行在內的其他銀行也表示,正在縮減對石油公司的融資規模,對業務進行重新評估。
20多名資深交易員和銀行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銀行對石油行業的融資正在收緊,而且可能會在明年繼續下去。
從危機中獲益的則是諸如托克集團(Trafigura Group)和維多集團(Vitol SA)這樣的大型全球石油貿易公司,這些大公司能夠更好地承受監管力度加大帶來的成本
最受影響的應該是數以百計的小型石油公司,因為銀行提高了貸款門檻,即便它們能夠從銀行獲得資金,成本也將變得非常昂貴。。
亞洲開發銀行貿易與供應鏈金融主管史蒂文貝克表示,“在這種環境下,銀行變得更加厭惡風險”,銀行的重點將放在大型石油貿易公司上。他認為,興隆的危機使貿易融資赤字更加嚴重。
違約風波回顧
今年4月,興隆集團被曝出現財務困難,一些銀行出于對該公司償債能力的擔憂,撤銷了該公司的信貸額度,暫停簽發新的信用證、要求其增加抵押物或者追加保證金,以控制信用風險。但當銀行要求興隆歸還質押物時,林恩強已經將部分貨物秘密拋售,拋售的石油燃料至少有600萬桶。林恩強還被指控使用偽造文書獲得銀行融資,不過他否認了此舉。
匯豐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其仍致力于擴大在新加坡的業務。
與此同時,林恩強龐大的商業帝國開始慢慢坍塌。興隆集團的子公司海洋燃料供應有限公司于11月份進入業務清算。林也出售了他在新加坡西部Tuas地區的資產。普華永道被法庭委任為臨時司法代理人,正在與兩家貸款機構一起處理集團的后續事宜。
違約風波造成持續影響
今年上半年為大宗商品貿易提供融資的銀行收入下降了29%。
這樁丑聞給這整個行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根據行業咨詢公司Crisil Coalition的數據,
受到影響的還有小型石油貿易公司。雖然大宗商品貿易公司通常會在危機期間劇烈的價格波動中茁壯成長,今年規模較大的企業確實也有不錯的表現,但許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卻難以在這樣的行業巨變、病毒引發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貿易問題的影響下生存下來。
由于疫情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降低了貸款抵押品的資產價值,依賴銀行貸款的公司面臨流動性緊縮,影響了正常貿易。
其它大宗商品交易商,如Agritrade International和ZenRock Commodities,幾乎與興隆集團同時破產。
在亞洲,影響可能尤為嚴重。從船舶和港口所有者、倉儲設施所有者到貿易商、保險公司和買家,這條供應鏈上的數十萬人都受到了影響。
銀行信貸規模縮緊
行業顧問、匯豐銀行前貿易融資銀行家Jean-Francois Lambert表示,最不發達國家的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可能越來越難以獲得資金支持,因為銀行正在縮減規模,重新調整業務的優先次序。
他說道:
“這起事件涉及到了當地的中型公司。因此,國際銀行避開這類公司,轉而專注于更知名的公司,就不足為奇了。”
新加坡政府上個月推出了針對大宗商品融資的方案,包括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并強調在交易中保證足夠的透明度。
為了恢復新加坡作為交易中心的聲譽,
這可能對大型石油貿易公司更加有利。這些公司已經從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的業務下滑中獲得了意外之財。截至9月30日,托克集團的毛利潤錄得27年新高,并承諾擴大業務。維多、摩科瑞能源集團和貢沃爾集團等大型石油貿易公司今年的表現預計也會不錯。
而未來,銀行則可能對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采取更為謹慎的態度。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