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度“借殼”上市未果后,知名耳機供貨商萬魔聲學終于要謀求獨立上市了!
12月7日,深圳證監局披露,萬魔聲學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簡稱“萬魔聲學”)接受上市輔導,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輔導備案日為2020年11月19日。
萬魔聲學可謂是TWS耳機行業的一匹“黑馬”。
公開資料顯示,萬魔聲學的前身為成立于2013年的加一聯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1MORE)。2015年12月,正式更名為萬魔聲學,主要從事耳機、音箱、智能聲學類產品以及關鍵聲學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總部位于廣東深圳,創始人之一為謝冠宏。
萬魔聲學主要通過ODM模式(提供原始設計)和OBM模式(1MORE自有品牌)開展業務經營。主要客戶方面,則包括小米、華為(間接客戶)、華碩、亞馬遜、網易、京東、酷我、咕咚等。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2018年、2019年1-6月,萬魔聲學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2914.98萬元、1237.41萬元、7827.87萬元、6369.8萬元。
在萬魔聲學官網顯示,公司董事長謝冠宏在今年10月15日對外表示,迄今為止,公司耳機出貨量超8500萬條。“在聲學領域不斷深耕,在納米材料喇叭單元、新振膜材料、數字主動噪聲控制技術等多項聲學核心方面都擁有自主研發能力,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專利350件以上。”
萬魔聲學與小米的淵源頗深。早在2013年6月,小米推出了聽歌神器小米活塞耳機風靡一時,謝冠宏也因此被稱之為“小米活塞耳機之父”。
在公司2013年A輪融資時,小米科技、順為資本分別獲得49%的股權和31%的股權,創始人謝冠宏及其管理團隊合計持股15%。其屬于小米的第一家生態鏈企業,還曾是小米耳機的唯一供貨商。后萬魔聲學在小米耳機代工廠的角色之外,還成立了自主品牌1MORE。
2016—2019年上半年,萬魔聲學對小米集團實現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5545.83萬元、39710.5萬元、56014.42萬元及48393.7萬元,分別占萬魔聲學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9.45%、64.24%、60.12%及57.65%。
值得一提的是,萬魔聲學在業內曾率先發布了主動降噪TWS耳機——“1MORE真無線主動降噪耳機”,發布時間甚至比蘋果AirpodsPro還早。
小米系資本曾為大股東
早在2013年6月,萬魔聲學就已經在境外搭建紅籌結構,加一開曼(第一大股東為People Better Limited)控制加一香港,進而控制萬魔聲學。
據公開資料顯示,小米系資本早期曾為萬魔聲學的第一大股東。小米系資本關聯方People Better、Shunwei和Tropical Excellence分別持有33.22%、21.02%和3.65%萬魔聲學股份,合計股份比例近60%。
2016年底,萬魔聲學通過境內外股權重組拆除紅籌架構,并在2017年7月完成股權變更——謝冠宏及其管理團隊持股32.99%,小米的關聯公司People Better持股33.22%,順為資本及其關聯方合計持股24.67%。
2017年12月,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轉讓后,小米系資本People Better、Shunwei和Tropical Excellence分別持有萬魔聲學17.91%、11.33%和3.65%股權,合計持股32.89%。謝冠宏通過多家公司合計持有萬魔聲學約32.99%股權,超過小米系資本0.1%,成為了萬魔聲學的第一大股東。
2019年12月,萬魔聲學的持股比例中,小米系資本People Better、Shunwei和Tropical Excellence分別持有萬魔聲學11.15%、7.19%和2.31%。
據報道,萬魔聲學原本計劃在2017年底在深圳創業或中小版掛牌上市,但由于海外拆分,前面4年業績歸零重算,如果要獨立上市的話,需要從2017年開始從新計算報告期。因此,萬魔聲學曾試圖通過借殼A股上市公司共達電聲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但萬魔聲學的借殼之路并不順利,最終兩次折戟。
2017年12月28日,深交所上市公司共達電聲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濰坊高科擬將其持有的共達電聲15.27%的股份全部轉讓給愛聲聲學,交易對價9.95億元,愛聲聲學將成為共達電聲控股股東。而當時愛聲聲學正是萬魔聲學的子公司。在此背景下,輿論普遍認為萬魔聲學將通過共達電聲“借殼上市”。
共達電聲的主營業務為微電聲原件的研發、生產、銷售,此后幾年經營業績不佳,甚至于2017年出現大幅虧損。
2018年11月,共達電聲公告了《吸收合并萬魔聲學科技有限公司暨關聯交易預案》,共達電聲擬通過向萬魔聲學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萬魔聲學100%股權。
交易方案顯示,共達電聲擬通過向萬魔聲學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萬魔聲學100%股權。共達電聲為吸收合并方,萬魔聲學為被吸收合并方。吸收合并完成后,萬魔聲學的全體股東將成為共達電聲的股東。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和重組上市。
在方案中,共達電聲擬以5.42元/股通過非公開發行6.2億股支付本次并購的全部對價,本次交易價格定為33.6億元,增值率為192.06%。
業績承諾方面,相關方承諾萬魔聲學智能聲學業務在2019—2021年度實現的合并報表范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45億元、2.20億元、2.85億元。
但是,在2019年12月12日,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召開2019年第68次會議,共達電聲吸收合并魔聲學的方案被否決。
據并購重組委審核結果公告,共達電聲吸收合并方案的審核意見有兩點:一是共達電聲關于標的資產近三年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的披露不充分,二是標的資產銷售和利潤來源對關聯方依賴度較高。
首次闖關失敗后,共達電聲以“公司重組方案的實施有助于增強公司的業務獨立性,有利于提高資產質量”為由,表示將繼續推進重組。
2020年7月,共達電聲的公告于7月18日收到間接控股股東萬魔聲學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書面通知。
公告顯示,本次終止重組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的影響,雖然標的公司有序復工復產,積極經營,業績持續增長,但增幅仍不及預期,完成2020年的業績承諾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鑒于本次重組歷時較長,國內證券市場環境和政策已較本次交易籌劃之初發生較大變化,標的公司擬重新評估其他路徑登陸資本市場。
這也意味著,萬魔聲學借殼共達電聲上市的計劃再次未果。
創始人曾在富士康工作十年
萬魔聲學的創始人謝冠宏,經歷也頗為傳奇。
公開報道顯示,謝冠宏曾是富士康郭臺銘身邊最年輕的事業群總經理。
在富士康期間,他蹲守蘋果公司2個星期,求得15分鐘交流機會,拿下iPod訂單。并力排眾議,接下亞馬遜kindle訂單,兩年蹲在生產線旁,打造電子書樣品,直到拿下獨家代工的資格。
謝冠宏本人也是一名技術專家。在富士康工作的10年里,他獲得了一千多項專利,屢獲國際獎項。
2012年10月,50歲的謝冠宏離開富士康,之后選擇單獨創業,雷軍成為了其早期投資人,萬魔聲學成為小米的生態鏈企業。而謝冠宏最初通過王川認識了雷軍,2012年在小米與富士康談合作的時候,謝冠宏是富士康公司里最支持小米的人之一。
2013年6月,萬魔聲學為小米推出了第一代小米活塞耳機,到2014年年底萬魔聲學的活塞耳機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條。
此后,謝冠宏決定成立自己的品牌。2015年,1MORE(萬魔)創立,1MORE在海外風靡,4年內獲得了12個國際獎項。2017年6月,美國消費者雜志的評測中,萬魔耳機被評為冠軍,獲贊“100元美金左右沒人比得過的耳機。”
周杰倫也曾入股
在萬魔聲學背后,是一眾明星資本的加持。
從2013年創立以來,萬魔聲學經歷了多輪融資,除了A輪的小米、順為資本、淡馬錫之外,后續引入了IDG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紀源資本GGV等一眾明星資本。
甚至連周杰倫也曾入股萬魔聲學。2016年9月,周杰倫將自己自創的TiinLAB耳機品牌整體并入了萬魔聲學,成為了萬魔聲學的股東,并擔任“1MORE創意官”。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