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以來,外資入場可謂一波三折,行至四季度,北上年內增持規模還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然而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外資突然大舉增持近600億,同時創下年內月度流入新高。如何理解近期外資的集中入場?明年外資將帶來多少增量?本篇報告為您解讀。
蟄伏數月后,北上入場步伐明顯加快
北上流入步伐明顯提速,11月凈流入創年內新高。
11月以來,我們觀察到北上資金流入節奏明顯加快,上旬累計凈流入超300億元,月中經歷階段盤整后,下旬又再度發力,單月北上累計增持達到579.3億元,創下年內單月凈流入新高。配置盤與交易盤在同步流入,根據我們的估算,11月配置盤資金流入規模約254.17億元,而交易盤凈流入規模約334.04億元。
截至11月底,北上年內累計流入超1500億,但相比18-19年仍有較大差距。
2020年以來,在外部頻繁沖擊之下,北上資金流入可謂一波三折,尤其是下半年后風向突變,盡管人民幣大幅升值、美股也不斷新高,但外資卻一反常態持續撤離,行至四季度,北上年內增持規模甚至不及19年的三分之一。盡管近期呈現較為明顯回流趨勢,但截至11月底,北上年內累計凈流入約1516.9億元,相較18-19年仍有較大差距。
人民幣升值與全球股市反彈,營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剛剛過去的11月,我們看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一步升值逼近6.5,同時美股三大股指均創下歷史新高,尤其是道瓊斯指數在11月上漲超12%,為過去30年的最大單月漲幅。從以往的經驗看,外圍行情向好疊加匯率單邊升值預期,是最適宜外資入場的組合。
雖然美股、匯率都利于外資流入,但卻無法解釋為何北上于近期才開始入場(三季度同樣是美股新高、匯率升值的組合,但外資卻在持續撤離),在我們看來,全球疫情、美國大選這兩大不確定性的落地是驅動國際資金于近期增配的關鍵。11月以來,先是美國大選落地,拜登入主白宮,對應的是更為積極主動的疫情應對和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另一方面,疫苗研發也在11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大大提振了因疫情反彈、封城重啟而遭受沖擊的市場信心。全球風險偏好的快速修復成為本輪外資大幅流入的核心驅動。
北上近期集中增配金融周期板塊,食品飲料與部分科技板塊流出居多。
11月以來,北上資金的整體流入明顯向順周期板塊傾斜。化工、電氣設備、銀行、非銀金融等金融周期板塊獲增配居前,月度凈流入規模均超過60億元,而北上持續重倉的食品飲料本月繼續外流,同時計算機、通信、軍工等科技板塊也流出居前。
從資金屬性拆分角度看,北上交易盤11月集中流入化工、電子、交通運輸等行業,流出計算機、食品飲料和建筑材料等行業;北上配置盤則集中流入電氣設備、銀行、機械設備等行業,流出國防軍工、通信和商業貿易等行業。從交易盤、配置盤的拆分視角看,金融周期與科技板塊獲得交易盤、配置盤的同步加倉,而食品飲料的流出主要源于交易盤,配置盤在消費板塊配置仍較為穩健。
首先,國際指數難有進一步擴容計劃,但不會改變外資流入趨勢。
結合到MSCI歷史擴容經驗以及當前國際局勢,2021年國際指數擴容恐將告一段落,這就意味著A股可能仍然無法獲得被動指數基金的支持,但從國際經驗來看,指數擴容進程與外資流入節奏并不完全吻合,在MSCI擴容間隔期,外資仍會保持單邊持續流入趨勢。
影響外資短期流入或撤離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交易型外資通常難以有效預測,相較而言,配置型外資的入場更為穩定且連續。今年以來,雖然交易型資金離場較多,但配置型資金年初以來仍然入場超2000億。從持股規???,配置盤持股市值占比基本維持在7成以上,保守估計明年配置盤仍將貢獻2000億左右的增量。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A股外資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約為4.8%,明顯低于成熟市場,A股外資配置初級階段的現狀與“水向低處流”的趨勢仍然成立。同時,對于2021年而言,中國的抗疫成果帶來的基本面優勢持續,拜登入主白宮后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化,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等,都有利于交易型外資的增持,在擺脫疫情困擾與中美極端碰撞后,明年交易盤有望重回凈流入。保守預測下,2021年外資增量將達到2000-3000億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